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种植 » 正文

小茴香大概什么时候播种?如何才能丰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5-07  浏览次数:81271
内容摘要:大、小茴香都是常用的调料,是烧鱼炖肉、制作卤制食品时的必用之品。因它们能除肉中臭气,使之重新添香,所以叫"茴香"。作为高级香料与保健品,应用前景十分广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种植户开始选择小茴香作为增收产品,那小茴香大概什么时候播种?如何才能丰产?一、小茴香大概什么时候播种?春播:3月下-4月上旬,5月中旬--6月收获。秋播:7-8月份,九月-10月份收获。一般露地种植可在3至9月播种,保护地种植一年四季均可播种。二、小茴香如何才能丰产?1、选地喜潮湿、凉爽的环境,茴香种子小,破土出苗能

大、小茴香都是常用的调料,是烧鱼炖肉、制作卤制食品时的必用之品。因它们能除肉中臭气,使之重新添香,所以叫"茴香"。作为高级香料与保健品,应用前景十分广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种植户开始选择小茴香作为增收产品,那小茴香大概什么时候播种?如何才能丰产?

一、小茴香大概什么时候播种?

春播:3月下-4月上旬,5月中旬--6月收获。

秋播:7-8月份,九月-10月份收获。

一般露地种植可在3至9月播种,保护地种植一年四季均可播种。

二、小茴香如何才能丰产?

1、选地

喜潮湿、凉爽的环境,茴香种子小,破土出苗能力差,根系入土浅。耐旱怕涝,不耐盐碱,应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易排易灌的壤土、沙壤土。要求总盐含量在0.2%以下,前茬为小麦、玉米、棉花、水稻、豆类、瓜类等。

2、深耕整地、施肥冬灌

秋季结合深翻亩施入腐熟有机肥3-4吨,三料磷肥或二铵15~20公斤,硫酸钾复合肥3-5公斤。对土层深厚、保水肥能力强的地块,要深翻25-33厘米;对土层薄、耕层浅的地块,一次不能翻的过深,一般14-22厘米,若过深,则熟土翻到下层,表土不能熟化,会引起茴香生长不良。一般秋施肥,秋整地最好,入冬前进行冬灌,春季耙地保墒,整地待播,沙壤土在播前需灌春水。

3、土壤处理

茴香植株小,苗期生长缓慢,生长势弱,常受杂草危害,3月上中旬结合整地,每亩用48%的氟乐灵100克,兑水30公斤或50%乙草胺120毫升兑水45公斤,在无风的天气条件下,喷施于地面,边喷边耙,耙深4-5厘米,使土药均匀混合,耙后及时耱平,一周后播种。

4、选种

选用良种。选择籽粒饱满、纯净新鲜、色泽黄绿、胚芽完好、无病、去杂质的种子,推广优良品种新孜然3号。

种子处理。目的是消灭沾附在种子表面和潜伏在种子内部的病菌,以提高抗病性,促进幼苗生长。

5、播种

(1)播种时间。5厘米地温稳定在4~6℃,3月中旬左右播种。

(2)播种方式。直播采取15厘米等行距或15+30厘米宽窄行播种。也可在玉米、油葵、大豆、万寿菊行间套种。

(3)播种量。播种深度为2---4厘米,机械条播亩用种量1---2.4公斤,人工点播亩用种量1.0~1.2公斤

6、灌水与追肥

茴香喜旱怕湿,下雨遇碱易死,浇水不当,湿度过高可造成茴香大面积死亡。所以在茴香的整个生长期灌水应选择在旁晚或阴天,小水慢慢灌,做到田间无积水,灌前遇雨不灌,雨停后再灌。以深不过寸,浅灌不淹苗为宜。第一水在抽薹开花前,时间在5月上旬,结合追施尿素5-10公斤,第二水在开花期,时间在5月下旬,第三水在灌浆期。开花期至灌浆期,交替喷施磷、钾肥为主的叶面肥2~3次。若气候异常、土壤干旱会对开花、受精以及产量造成不利影响,可每亩喷施50克磷酸二氢钾或15克硼砂(硼酸)或2%过磷酸钙,每次间隔7天,可提高茴香结实率及千粒重,达到整体收获期一致,并可补充水分、养分。为保证浇水质量应采用小畦灌水,灌后应及时中耕松土,保蓄耕层水分。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小茴香大概什么时候播种?如何才能丰产?”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272.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