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种植 » 正文

现在川芎价格多少钱一斤?主要产地在哪?种植方法有哪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5-08  浏览次数:8965
内容摘要:川芎别称香果、胡藭、芎藭等,主产于四川(彭州市,现道地产区有所转移),在云南、贵州、广西、湖北、江西、浙江、江苏、陕西、甘肃、内蒙古、河北等省区均有栽培。那么现在川芎价格多少钱一斤?种植方法有哪些呢?川芎多少钱一斤川芎是古今有名的川产大宗商品药材,其价格因产品的质量、产地、规格及市场等不同而不同,以上价格仅作为参考,请大家在销售或者购买的时候以实际价格为准。川芎的繁殖方法1、高山育苓:四川主产区一般采用山区育苓供坝区栽种,12月底至翌年1月中旬将平坝地区的川芎挖出,除去茎叶和须根运到山区栽种,3月上旬出苗

川芎别称香果、胡藭、芎藭等,主产于四川(彭州市,现道地产区有所转移),在云南、贵州、广西、湖北、江西、浙江、江苏、陕西、甘肃、内蒙古、河北等省区均有栽培。那么现在川芎价格多少钱一斤?种植方法有哪些呢?

川芎-摄图网

川芎多少钱一斤

川芎是古今有名的川产大宗商品药材,其价格因产品的质量、产地、规格及市场等不同而不同,以上价格仅作为参考,请大家在销售或者购买的时候以实际价格为准。

川芎的繁殖方法

1、高山育苓:四川主产区一般采用山区育苓供坝区栽种,12月底至翌年1月中旬将平坝地区的川芎挖出,除去茎叶和须根运到山区栽种,3月上旬出苗,8月上旬取出茎秆运到山下供做种用。

2、坝地育苓:坝区栽种川芎可就地育苓,在3月取“抚芎”就地栽种,管理与高山育苓相同,7月上旬收苓秆,选节盘突出的摘除叶子和嫩苓理成小捆,窖藏20~30天后栽植。

3、本田育苓: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区或邻近没有山的新产区栽培川芎多利用本田的苓子来繁殖,这种方法虽然也能收到较好的苓子,但连续多年使用本田苓子做种会产生退化现象。

1、选地整地:川芎宜选地势向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力较高、中性或微酸性土壤栽培,栽前除净杂草,将草烧成炭做肥,翻地后整平,再根据地势和排水条件做成宽1.6~1.8米的畦。

2、适时栽植:川芎在8月上中旬在做好的畦面上按行株距33×20厘米开沟栽种,同时每隔6~10行的行间密栽一行苓子以备补苗,但苓子须浅栽,平放沟内,芽向上栽正压入土中。

3、中耕除草:川芎栽后用筛细的堆肥或土粪覆盖苓子,栽后半个月左右齐苗后揭去盖草,每隔20天左右中耕除草一次,缺苗处结合中耕进行补苗和最后一次中耕除草并在根茎周围培土。

4、合理追肥:川芎栽后2个月内集中追肥3次,每亩施农家肥1.2吨、油饼30千克、草木灰100千克、硫酸铵25千克、过磷酸钙40千克、硫酸钾10千克,春季茎叶迅速生长时再追肥一次。

5、适时采收:川芎以栽后第二年的5月下旬采挖最为适宜,过早的话地下根茎尚未充分成熟从而导致产量低,过迟的话根茎已熟透在地下容易腐烂,采挖宜选晴天进行。

川芎的功效及主治

1、活血行气:①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症见胸闷憋气、心前区压痛频繁发作者,可与红花、丹参、降香、赤芍同用,冠心2号方。②用于气血瘀滞所致的疾病,如月经先期、量多色红者,为血热,可与生地、牡丹皮、当归等同用;月经后期,1~2个月1次,经行时腰腹痛、白带多色白,与当归、炮姜、杜仲、肉桂等同用。③用于痛经,若经前腰腹痛甚、痛后1天见经,与当归、桃仁、红花同用;若是闭经不行、身无不适者,可与当归、桃仁、干姜、肉桂同用;若为产后腹痛,与当归、炮姜等同用。④用于跌打损伤、局部肿痛,可与栀子、桃仁、红花同用。

川芎-自制

2、祛风止痛:①用于感冒头痛,属于风寒者,可与荆芥、防风、白芷同用;属于风热者,可与菊花、薄荷同用。②用于风湿痹痛,可与羌活、独活、防风等同用。

3、行气开郁:①用于胆囊炎之上腹胁肋胀痛,可与柴胡、黄芩等同用。②用于胃炎之上腹胀痛、吐酸烧心等证,可与蒲公英、木香等同用。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现在川芎价格多少钱一斤?主要产地在哪?种植方法有哪些?”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148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