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问答 » 种植 » 正文

“世界菇”双孢蘑菇的栽培技术介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5-13  浏览次数:81189
内容摘要:双孢蘑菇是世界性栽培和消费的菇类,有“世界菇”之称,其色质白嫩,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人们喜爱的菌类之一。那么,双孢蘑菇怎么栽培?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双孢蘑菇的栽培技术。一、双孢蘑菇介绍!1、双孢蘑菇是什么样子的?双孢蘑菇一般是中等大,菌盖是白色的,宽5-12cm;菌肉是白色的,比较厚;菌柄是白色的,形状是近圆柱形的;菌褶是褐色的,比较密和窄。2、双孢蘑菇是口蘑吗?双孢蘑菇不是口蘑,事实上,就像所有的食用菌叫蘑菇一样,双孢蘑菇只是口蘑属的一个品种,它的栽培始于法国,中国的双孢蘑菇栽

双孢蘑菇是世界性栽培和消费的菇类,有“世界菇”之称,其色质白嫩,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人们喜爱的菌类之一。那么,双孢蘑菇怎么栽培?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双孢蘑菇的栽培技术

一、双孢蘑菇介绍!

1、双孢蘑菇是什么样子的?

双孢蘑菇一般是中等大,菌盖是白色的,宽5-12cm;菌肉是白色的,比较厚;菌柄是白色的,形状是近圆柱形的;菌褶是褐色的,比较密和窄。

2、双孢蘑菇是口蘑吗?

双孢蘑菇不是口蘑,事实上,就像所有的食用菌叫蘑菇一样,双孢蘑菇只是口蘑属的一个品种,它的栽培始于法国,中国的双孢蘑菇栽培始于1935年的上海,现在已成为世界普遍栽培的菇类。

二、双孢蘑菇怎么栽培?

1、建造菇棚

如果是小面积的栽培,可以建造一个简易小棚,直接地面栽培;如果是大面积的栽培,可以搭建一个框架式温室大棚或者房屋式菇棚。菇棚应该建立在交通便利、背风向阳、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场地开阔、通风良好的地方,最好是坐北朝南,拱架上覆厚薄膜,棚外两侧站立玉米秸或高粱秸,中间盖麦秸遮荫。菇房和菇床要垂直排列,棚内纵向做成2个畦床,床架南北排列,中间留一点空间作走道。

2、配置养料

双孢蘑菇是草腐菌,培养料可以用稻草、麦秸、玉米秸、玉米芯等;双孢蘑菇的生长需要较大量的钙、磷、钾、硫等矿质元素,培养料中要加入石膏、石灰、过磷酸钙、草木灰、硫酸铵等;培养料要发酵再播种,否则不能利用。因此,可以将牛粪、稻草、磷肥、石膏粉、尿素、石灰、饼肥按300:500:20:15:1:15:20的比例准备好,然后堆制发酵25天左右,形成合格的培养料。

3、菌种播种

(1)时间:气温25℃左右,料温28℃以下时即可播种。

(2)方法:首先,在菇床上铺一层3厘米厚的新鲜麦秸,再将发酵好的培养料均匀地铺到菇床上,料层厚15-20厘米为宜;然后,用高锰酸钾加甲醛熏蒸消毒,24小时后打开门窗难通风换气;之后,当料温降到28°C以下时,将菌种均匀地撒在料面上,轻轻压实打平,使菌种沉入料内2厘米左右。

4、菇棚管理

(1)出菇前:播种后3天内适当关闭门窗,空气湿度保持在80%左右,温度不能超过30°C;播种后15天,菌丝基本长满料层,要进行覆土,土壤要选择吸水性好的、湿不粘干不散的,先拌入1.5%-2%的石灰粉,再用5%的甲醛水溶液渗透,然后覆土2.5-3.5厘米厚,覆土后温度为13-20°C,湿度为80%-90%之间;约20天左右即可出菇。

(2)出菇后:双孢蘑菇菌丝体生长最适温度为22℃-25℃,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为14℃-18℃;菌丝体生长湿度控制在70-80%,子实体生长湿度控制在为90-95%左右;培养料的含水量为60%左右,覆土的含水量为16%-20%之间;菌丝体和子实体均不需要光,但是可以在散射光的条件下生长,不能强光照射;要经常通风,引进新鲜空气。

(3)病虫害:蘑菇的病害有褐斑病、软腐病,虫害有跳虫、菇蝇,褐斑病和软腐病可喷洒多菌灵防治,跳虫和菇蝇可用敌敌畏乳油诱杀。

5、蘑菇采收

当蘑菇的菇盖直径长到2-4cm时即可采收,采收方法有两种,旋转法和拔菇法,如果蘑菇生的比较密,可以采用旋菇法,如果蘑菇生的比较稀,可以采用拔菇法。旋菇法就是用手指捏住菇盖,轻轻转动采下,用小刀切去带泥根部;拔菇法就是将菇直接拔起。

以上是双孢蘑菇的栽培技术介绍,希望对大家有用。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世界菇”双孢蘑菇的栽培技术介绍!”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wenda/12326.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农业问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问答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