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稻禾穰穰减饥贫 山海遥遥不为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11-16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686
内容摘要:大学毕业后,我一直待业在家。一次偶然的田间邂逅,我认识了一批来自中国的农业专家。在中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学习了杂交水稻种植

“大学毕业后,我一直待业在家。一次偶然的田间邂逅,我认识了一批来自中国的农业专家。在中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学习了杂交水稻种植技术,建了新房,成了家,还成为第一个青年带头人,带领示范村村民实现了全体脱贫……为了永远不忘中国专家的培育之恩,我让自己的第一个孩子随我的老师——中国水稻专家杨华德先生姓杨。”1989年出生的布隆迪青年埃伍哈德·恩达伊克基曾在《中国农业专家组改变了我的命运和家乡的面貌》一文中娓娓讲述着他和中国的故事。如今的他,已成为布隆迪国家合作经济局局长,正在为实现布隆迪的粮食安全而努力。

一粒小小的中国水稻种子,如何帮助亚洲、非洲、美洲、南太等地区近70个国家的百姓减饥减贫、实现发展?答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中国援助。1973年,以袁隆平为代表的中国科研工作者成功解决杂交水稻技术难关。1979年,杂交水稻开始走出国门。半个世纪之后,杂交水稻已成为中国援外的亮丽名片。中国还与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强农业合作,成立农业示范中心,开展农业人才培训,提供大量粮食援助。

11月12日,由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农业农村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共同主办的“杂交水稻援外与世界粮食安全”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论坛发表书面致辞,布隆迪、斯里兰卡、所罗门群岛等国家和地区重要领导、驻华使节、国际组织负责人通过线上线下参会,表达了对中国农业技术援助的高度赞赏,以及对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全球发展倡议的热烈响应。

“当前,我们面临着气候变化、局部战争、新冠肺炎疫情等严峻挑战,中国率先发起针对粮食安全这一根本问题的讨论,我对此深表敬意。”布隆迪总统埃瓦里斯特·恩达伊施米耶在视频致辞中表示,中国不仅“授人以鱼”,还“授人以渔”。在中国专家的技术支持下,布隆迪大力开展农业发展研究,尤其是水稻种植发展,在杂交水稻种植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

“我衷心感谢中国为受粮食短缺影响的世界人民所付出的努力。”斯里兰卡总理迪内什·古纳瓦德纳说,他想起他的父亲——时任斯里兰卡农业和粮食部长的菲利普·古纳瓦德纳,曾在1959年东京举行的第四届粮农组织亚太区域会议上提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应成为粮农组织的正式成员国。如今,中国的杂交水稻,不仅为中国消除了饥饿,还将推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实现粮食自给自足。

“中国杂交水稻援助已经成为中国对外援助的标志,是一种结果导向的真诚合作和相互信任的伙伴关系。”所罗门群岛总理索加瓦雷在致辞中谈道,在所罗门群岛,大米的进口量约占粮食进口量的45%,是非常重要的商品。“因此,我们非常期待能够通过与中国开展杂交水稻的合作,实现粮食自给,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就业。”

论坛现场还展出了由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精心设计的主题图片展。图片展包括杂交水稻在中国、中国为“端牢饭碗”作出的巨大努力、中国农业援外助力世界粮食安全、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四大板块内容。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将继续携手世界各国,加强粮食安全和减贫领域合作,为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建设没有饥饿贫困的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吕珂昕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稻禾穰穰减饥贫 山海遥遥不为远”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21116/8363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