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小田变大田要算好农民利益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9-20  来源:经济日报  浏览次数:8680
内容摘要:据报道,一些地方的农田在悄然变形,巴掌田斗笠田减少了,成方连片的大田增加了。这些地方正在推进的名称不一、主旨为小田变大田

据报道,一些地方的农田在悄然变形,“巴掌田”“斗笠田”减少了,成方连片的“大田”增加了。这些地方正在推进的名称不一、主旨为小田变大田的改革,指的就是农田变形。在新时期,农田变形要围绕保护农民利益,让农民说了算,统筹农田建设、土地流转、农业服务,稳妥有序解决耕地细碎化问题。

农田变形的背后,既有农田物质基础的改善,也有农业经营体系的创新。随着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农业机械化发展,“家家有地,不一定户户种田”成为很多农村的现实。针对此,国家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放活经营权,鼓励土地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在实践中,一些地方由于耕地细碎化,推进土地流转存在一定的困难。近年来,这些地方又开展探索,对农田形态进行调整,引入新型经营主体或服务主体。

小田变大田只是表现形式,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才是目的。这些地方之所以推进小田变大田,是因为能实现差田变良田、闲田变忙田,由有意愿有能力的人耕种,提升经营水平和土地产出率。小田变大田只是将原本碎片化的承包地集中连片,不涉及土地承包关系的调整。在实践中,既有土地流转的情况,也有不流转土地的情况,但通常都伴随着土地形态的改变,需要打破田埂界限,对机耕道、灌溉渠等重新布局和大力投入。

总体看,农田变形是解决耕地细碎化问题的一种探索。耕地细碎化即单个农户拥有面积较小且彼此互不相连的多块耕地。国内外研究表明,耕地细碎化对农业生产存在正负双重效应,但细碎化对中国当前农业发展的负面效应远大于正面效应已经成为业内共识。主要弊端是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制约了粮食产量的提高。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田成方、渠成网。不少地方以此为契机,开展了小田变大田的探索。

农田变形要把账算好,最重要的是看到耕地背后的农民,算好农民的利益账。对农民来说,耕地既是生产资料,也是生活资料,是安身立命之本。一方面,近年来,农民务工收入超过了务农收入,进城的青壮年农民对土地的眷恋程度在下降;另一方面,对主产区相当数量的农民来说,种地依然是收入的重要来源。整体看,考虑到现实需要和长远保障,农民对耕地依然很在意,土地是他们在城乡间自由进退的心底依靠。这就要求,地方在推动改革时必须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始终把保障农民利益作为重中之重。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如期完成东中西部全域、农牧渔民全员、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的振兴,必须用改革法宝清除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同时,深化农村改革一定要放在历史的长河中来审视,不能急于一时,也不能寄于一事,要保持历史耐心,切忌贪大求快。凡是涉及农民基本权益、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必须看准了再改。对农村改革整体如此,对农地变形的探索也应如此。

具体来说,不同地区不应也不能“齐步走”,田块也不是越大越好。大国小农始终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当前,多数地方主要是通过土地流转来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的,一些地方也探索了“一户一田”“互换并地”等其他形式。我国农村情况较为复杂,不同地方有不同特点,解决耕地细碎化的方法也不应一律。各地要针对当地的经济社会状况、地形地貌特征、农业机械化水平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型主体培育情况,在落实“三权”分置、保护农民利益的基础上,尊重农民首创精神,寻找适合自己的答案。(作者:乔金亮)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小田变大田要算好农民利益账”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20920/83412.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