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湖北襄阳:38万农机战“三夏” 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6-14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浏览次数:81048
内容摘要:作为全国十大夏粮主产区,襄阳是长江流域、中南地区首个百亿斤粮食生产大市,也是全国夏粮大规模收割的第一站。这几天,湖北省襄

作为全国十大夏粮主产区,襄阳是长江流域、中南地区首个百亿斤粮食生产大市,也是全国夏粮大规模收割的第一站。

这几天,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的小麦已收割完毕,黄集镇彭梁村的村民艾光明一直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了下来。而就在收割前的一个星期,他还在为收割机的事发愁:“今年受疫情影响,早该来襄阳的外地收割机一台都还没见着,万一误了农时,可咋办哟!”在跟镇里的政协委员石闪闪反映情况仅三天后,襄阳市政协就组织委员、农业农机部门把协商会开到了彭梁村的田间地头,商定为村里调配农机,解决了村民的燃眉之急。

“我们一共来了8台收割机,一下高速,襄阳的农机部门就开始跟我们对接了,几天下来,我这台机器就收了几百亩麦子。”5月23日,来自山西的“麦客”辛康康结束了他的襄阳之旅,正在收拾东西,准备开着收割机奔赴下一个小麦成熟的地方。

为了不误农时,确保颗粒归仓,今年“三夏”,襄阳各级农业部门共组织2000余台跨区作业小麦收割机参与麦收会战,并由农业部门、村干部和合作社组成了跨区作业机收服务队,保障夏收夏种“一路绿灯”。

眼下襄阳的小麦收割已接近尾声,夏粮丰收已成定局。据对各县(市、区)调度汇总,襄阳今年夏粮面积571.78万亩,其中小麦面积541.41万亩。预测夏粮单产360.71公斤/亩,同比增加18.06公斤/亩,增幅5.27%;总产206.25万吨,同比增加12.19万吨,增幅6.28%。

由于襄阳的小麦收割以机收为主,今年“三夏”农忙时节,全市组织调配各类农机38万余台(套)投入到夏收、夏种、夏管,其中:拖拉机17万余台,收割机2.6万余台,插秧机1.2万余台,烘干机1500多台(套),播种机、旋耕机等其他农机具近20万台,确保夏粮颗粒归仓、秋粮及时安种。

为了做好服务保障,襄阳以乡(镇)为单位,县、区农机主管部门对联合收获机保有量、需求量、作业价格和小麦种植面积、收割时间进行摸底登记,并通过农业农村部“跨区作业直通车”信息平台发布;充分发挥农机维修网点和农机合作社的作用,对联合收割机和烘干机进行机具检修,检修、保养、调试小麦联合收割机2.1万台、烘干机1550台;积极协调河南河北山东安徽等地农机具跨区作业;安排专人及时整理上报农机作业信息,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公布跨区机收服务热线电话,全天候为机手做好信息咨询服务,在重要路口设置农机跨区作业接待服务站7个,确保了农机及时调配、流动畅通。

“今年的麦子价格好啊!基本都在一块四五左右,比国家公布的小麦最低收购价高出了好几毛呢!”结完粮款的宜城市小河镇种粮大户唐明涛掩不住地高兴。今年,襄阳的新麦开秤价在1.42元/斤左右,标准品价格接近1.50元/斤,较去年提高0.2-0.3元/斤,远高于1.15元/斤的国家公布的小麦最低收购价。

除了抢晴夏收,打好粮食丰收第一仗,当下,襄阳正抢季夏播,把好秋粮丰收第一关。全市上下压紧压实责任,把面积分解落实到具体田块、到具体作物,督促各地种足种满、种在适播期。据对襄阳各县(市、区)调查汇总,全市春夏播计划粮食作物面积625万亩,同比增加3.4万亩。

此外,襄阳还抢时夏管,抓好大田管理第一环,坚持早谋划、早预警、早准备、早防治,及早组织开展“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

“三夏”期间,全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组织农业生产工作组,巡回进行工作督办和技术指导,督促各地采取得力措施,高标准抓好夏管工作。以苗全、苗齐、苗匀、苗壮为目标,及早破板灭茬,清理沟厢,间苗补苗,追肥除草。抓好农业抗灾生产管理,做好抗灾物资和技术储备,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干旱、洪涝和冰雹等各种自然灾害,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加强农作物病虫草害的预测预报,大力推行统防统治,尤其加强对水稻螟虫、玉米草地贪夜蛾以及棉花、花生和瓜菜等经济作物地下害虫的防治,切实做到区域性病虫不造成重大损失,局部性病虫不爆发成灾,重大作物检疫性病害不扩散蔓延,并及时发布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经济日报记者 柳洁 通讯员 熊丹青)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湖北襄阳:38万农机战“三夏” 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20614/82959.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