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马陆葡萄”的成功密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7-21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284
内容摘要:品种、品质、品牌和标准化生产既是都市农业立足之本,又是追求的目标,马陆葡萄品牌口碑越来越好,是四十年如一日践行新三品一标

“品种、品质、品牌和标准化生产既是都市农业立足之本,又是追求的目标,‘马陆葡萄’品牌口碑越来越好,是四十年如一日践行新‘三品一标’的结果。”单传伦是马陆葡萄产业的开拓者之一,是“马陆葡萄”品牌的创始人,更是上海实践农产品母子品牌创建模式的第一人。他把“马陆葡萄”区域公用品牌无偿捐赠给地方政府,自创“传伦”品牌,在上海都市农业发展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

单传伦扎根葡萄之前做了8年小学老师和10多年果树技术员,1981年方试种巨峰葡萄,却成就了“马陆葡萄”这块上海农产品金字招牌,他和他的团队实践新“三品一标”的故事,值得新时代新农人学习模仿。近日,记者走进位于上海嘉定区的马陆葡萄公园,和单传伦展开对话。

围绕效益实践“三品”战略

1980年夏天,上海与日本大阪结为友好城市,马陆园艺场因时而生,从山东来到上海整四年的果树技术员单传伦也应聘成为该园艺场技术员。当单传伦发现100亩园艺场有苹果、桃、梨等13个树种、100多个品种时,他不顾被除名的风险坚持自己的观点,即做农业必须通过特色化追求效益,并于1981年3月种下2.2亩“巨峰”葡萄,播下了以葡萄为特色的“种子”。

记者了解到,嘉定区马陆一带本没有葡萄产业,产业结构调整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幸运的是,2.2亩“巨峰”葡萄第二年获得了丰产。

当然,首次尝试成功只是马陆葡萄产业的起点,要形成产业,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1983年,单传伦着手研究葡萄绿苗移栽技术并取得重大突破,通过当年3月扦插葡萄枝条,6月长出小苗后带土移栽,第二年葡萄亩产便可达到2800多斤,亩产值逾3000元。

当年的3000元几乎是4名在社办企业工作的农民一年的工资收入,“种3亩葡萄两年成万元户”的说法在当地不胫而走,成为马陆葡萄产业的巨大推动力。1988年左右,马陆地区的葡萄种植面积将近8000亩,约占上海市郊葡萄种植面积四分之一,马陆也赢得了“中国葡萄之乡”的美誉。

葡萄产业形成了规模化,质量参差不齐,卖难的问题很快就凸显了。单传伦表示,1991年前后,葡萄种植户普遍亏本,马陆周边出现了大面积砍伐葡萄树的现象,葡萄种植面积也从高峰期的3.8万亩骤减一半,剩下不到2万亩。遗憾的是,种植户大多没有从根本上寻找亏本的原因。

亏本的原因是葡萄品质跟不上上海市民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不是砍掉葡萄树减少产量就能解决的,必须从品种、品质着手。1992年,马陆镇政府支持单传伦创办了马陆葡萄研究所,当年冬天,研究所便出台“巨峰葡萄亩产1500公斤标准化技术”,马陆葡萄经历了10年发展后,迎来控产提质时代,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调整葡萄品种和结构的行动同时展开。

然而,此时的单传伦已经开始思考品质提上去之后的市场销售问题,进而开始寻找根本的解决之道。

探索农产品母子品牌创建模式

“马陆葡萄质量提上去了,别人家的葡萄质量也会提上去,单靠质量的竞争还是无法解决卖难问题,农产品要实现优质优价,一定要抓住消费者的心,走品牌化道路。”单传伦表示。

在单传伦的推动下,马陆葡萄研究所不但注册了“马陆葡萄”商标,还开始运营品牌。2003年举办了第一届马陆葡萄节,2005年建成马陆葡萄公园,2007年马陆葡萄获得绿色食品认证,这一系列动作都是基于“马陆葡萄”品牌的规划,由此,“马陆葡萄”品牌迎来第一个高光时刻。

然而,单传伦做了一个让大多数人看不懂的决定,他代表马陆葡萄研究所无偿将“马陆葡萄”商标转让给马陆镇政府,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品牌溢价,同时,打造“传伦”品牌,引领农民探索农产品母子品牌创建模式。

记者了解到,正是因为母子品牌创建模式,推动了“马陆葡萄”区域公用品牌和“传伦”品牌等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同步共进。

传伦葡萄通过有机食品认证,有早中晚熟葡萄品种50多个,科研品种120多个。2015年之后,先后荣获中国十大葡萄品牌、果品百强品牌、最具影响力普通品牌、上海市地产普通金奖和全国鲜食葡萄评比铂金奖。

获得授权使用“马陆葡萄”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27家葡萄企业、合作社也不断壮大,“管家”品牌、“品冠峰”品牌等大有和“传伦”品牌“三分”天下的雄心。

“儿子”们表现优秀,“母亲”自然荣光。2013年,“马陆葡萄”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马陆葡萄产业走出了一条母以子贵的品牌化道路。截至目前,“马陆葡萄”区域公用品牌辐射面积达到6万亩,“传伦”品牌规模也超过了500亩。

一二三产联动保持品牌影响力

随着上海成为优质农产品的消费高地,外地优质葡萄源源不断涌入上海,地产葡萄品牌也进入群雄纷争时代,“马陆葡萄”如何保持品牌影响力,检验着上海都市农业的含金量。通过产研结合、一二三产联动,马陆葡萄有效保持了影响力,还拉长了上海地产葡萄的上市时间。今年的5月29日,第一批马陆葡萄出现在市场上,比往年提前了一个多月,葡萄落市时间从原先的9月中旬延长到10月中旬。

仲夏时节,记者走进马陆葡萄公园,看到尝鲜的市民面对一串串红得发紫或绿里透亮的葡萄惊呼声不断,他们因马陆葡萄种类之多、色香味之不同而眼花缭乱,比如很受游客欢迎的“绍星一号”果皮红得发紫,果肉较脆,有浓郁的玫瑰香味;而同样受欢迎的“旭旺四号”,果皮呈黄绿色,味道特别甜。但是,大多数游客想不到的是,这个葡萄公园内竟然拥有50多种可批量上市的葡萄品种。

2020年,农业农村部在全国启动110个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建设,马陆葡萄公园位列其中。马陆葡萄公园负责人单涛告诉记者,多品种特色鲜明可能是公园入选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的重要原因,整个葡萄公园,蕴含着马陆葡萄产研结合、一二三产联动的密码,凝聚了很多农科专家共同的心血。

记者了解到,2003年举办的第一届马陆葡萄节,是上海第一个以瓜果为主题的节庆活动。同时,马陆葡萄公园会同马陆葡萄研究所每年举办“葡萄早熟品种展示暨葡萄产业发展论坛”,邀请国内著名专家、学者、科研院所人员参加,上海市农科院、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等机构的专家们更是马陆葡萄的“常客”,会同上海地产葡萄种植者、商超物流企业一起讨论品种品质品牌营销等产业发展大计。

马陆葡萄公园入选农业农村部在全国启动110个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建设,是对马陆葡萄产研结合、一二三产联动的肯定,但是,马陆葡萄并没有因为入选而放慢脚步,在基地探索出垄式种植平棚架双蔓分组整形栽培模式,解决了丰水期地下水位对葡萄根系的影响问题后,明确了新目标,即培育“日光红无核”新品种,满足六七月份市场对高品质葡萄的需求。

“为了验证新品种品质和标准化技术,我们已经示范种植了30亩,预计明年挂果,上海市民很快就能享受到这个新品种了。”单涛说。

事实上,马陆葡萄的新品种、新种植方式都是公开的,不但没有捂着藏着,而是通过示范推广的方式与种植户共分享,马陆葡萄有了新产品意味着上海市民有口福了。

也许,这才是“马陆葡萄”品牌生生不息的动力。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马陆葡萄”的成功密码”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10721/81193.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