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数字化赋能 良田“一目了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6-29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059
内容摘要:才收割了油菜和小麦,秸秆粉碎还了田,紧锣密鼓地,种粮大户李成方又忙上了。根据生产安排,他需在6月上旬前,种下1200多亩单季

才收割了油菜和小麦,秸秆粉碎还了田,紧锣密鼓地,种粮大户李成方又忙上了。根据生产安排,他需在6月上旬前,种下1200多亩单季稻。眼下,在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的塘雅镇,这个面积达1.5万多亩的区块,“非粮化”整治已完成近八成。尽管还未验收,但从去年年底开始,很多良田已变身粮田,李成方就是受委托管理的6个大户之一。

塘雅镇党委书记舒跃成告诉记者,该区块总共涉及10个行政村,尽管土地肥沃,但地形散小,且地类复杂,有水田,有旱地,还有林地和园地,过去基本上种苗木和水果,种粮的几乎凤毛麟角。因此,在做好清理腾退的同时,镇里做好垦造提升文章,整个过程中,数字化手段的应用,可谓帮了大忙。

据了解,首先,金东区与浙江省测绘院合作,借助卫星遥感、天地图比对、现场核实等手段,“上天入地”明家底。现在,全区24.3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和3.09万亩粮食功能区的基础图像数据,从地块属性到作物类型,再到土壤成分,各种“身份信息”一目了然。

有了耕地家底,紧接着,当地又构建起一个数字管理平台,对正在整治区块、未整治区块以及整治完成区块,在“一张图”上分别标注黄、红、蓝三色,形成全区29万余个区块的数字地图。

“有了这个平台,整治数量、地块属性、种植方案等信息,就能做到进度实时掌握、方案实时更新。对进度偏慢、效果不佳等情况,就能及时预警,一键掌握。”金东区农业农村局局长何建军告诉记者,今后,数字化在长效管理上同样会大有用武之地。

据介绍,目前,金东区正在与中科院合作,建立AI训练样本的提取与识别模型。简单说,就是利用人工智能,按照每8天一周期,对粮食种植作物的识别与面积进行测算,疑似出现整治情况反复的区域,就能智能识别、动态抓取。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在粮田的明家底、知进度、防反弹三个环节上数字化进行赋能,金东区还从精准用肥用药、废旧农膜回收入手,让良田更良。

记者了解到,两者应用的同样都是卫星遥感作物识别技术,前者主要获取当前地块作物生长、病虫害等情况,并结合重点点位测土配方和“浙样施”数据,将用肥用药指导精确到具体点位,以及具体生长时期;后者则为地膜生产、使用等提供科学规划管理的依据,建立残膜回收治理有效路径。

以塘雅镇的这个区块为例,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预计今年项目完成后,可新增垦造水田3363亩、新增旱改水面积2203亩,新增耕地2502亩,耕地质量提升5068亩,届时可每年产粮达6600多吨。目前,金东区正大力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内“非粮化”整治工作,累计整治面积已达8343.9亩,预计可增加粮食产量7090吨以上。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数字化赋能 良田“一目了然””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10629/81061.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