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稻虾共作 每亩收入 1.5 万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3-22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浏览次数:81258
内容摘要:本报讯(范万友特约通讯员曾佐然)今天有100多斤小龙虾,按照个头的大小分捡装好后,大虾52元,中虾36元,虾苗25元,专合社在田边

本报讯(范万友特约通讯员曾佐然)“今天有100多斤小龙虾,按照个头的大小分捡装好后,大虾52元,中虾36元,虾苗25元,专合社在田边上就收购了。”近日,泸县玄滩镇石鹅沟村的稻虾养殖大户苟礼彬正带着家人,在自己的龙虾养殖基地里来回收网取虾。

“稻虾养殖效益可以,每亩的纯利润在5000元以上。”苟礼彬的父亲坦言。泸县海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高大伦也告诉笔者:“我们收购了1000多斤,空运发往上海和广州。”

“今年小龙虾上市时间比往年早了十天至半个月,主要因为近两个月气温持续偏高。”高大伦介绍说,泸县属于一年四季都可以捕捞的地区,而小龙虾主产区湖北等省份要4、5月份才上市,泸县小龙虾刚好错峰上市,赢得了先机。

泸县海牧专业合作社是泸县最大的一家稻虾共作农业综合体组织,拥有会员20126名,辐射带动发展稻虾立体养殖10万多亩。专合社常年免费为会员提供小龙虾养殖的全套养殖和管理技术,为会员搭建统一的购销平台、产供销一体化服务,保证了养殖户的利益不受影响。

“按农户自留70%、30%出售来估算,去年可进入市场的稻谷有2100万斤。按每斤稻谷增加1元来计算,农户可增加收入2100万元。”高大伦说。“今年起,我省每年将选取稻田资源丰富的10个县实施1000万元‘鱼米之乡’建设项目,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泸县农业农村局水产渔政股股长张德明透露。

泸县鱼米之乡建设技术现场会上月在泸县海牧专业合作社举行,全县60多户小龙虾养殖专业户聚集在一起,共商推广双稻双虾养殖模式。“泸县地处川南,年平均气温18.1℃,有60万亩冬水田,龙虾养殖期长达10个月,与湖北等地相比,有明显的时间优势。”张德明分析说,现在市场龙虾需求量大,发展稻虾养殖真的是一地多用、一举多得、一季多收的双赢增收好路子。

“我们现在坚持以稻为主、以虾增收,推广‘中稻+再生稻,小龙虾+台湾大头虾’的双季稻两种虾稻养殖模式。”张德明介绍说。4月中旬至10月上旬,是湖北等小龙虾上市的主要季节,泸县就改养了价值更大的台湾大头虾。因台湾大头虾过不了冬,所以10月下旬至第二年4月上旬,当地又养殖小龙虾,而且比湖北的小龙虾上市还早。

“虾好养,米好卖。”张德明说,泸县通过试点,可以实现亩产300斤小龙虾、实现产值6000元,亩产200斤台湾大头虾、实现产值8000元,两种虾一年能收入1.4万元。中稻亩产1000斤,再生稻亩产300斤,稻谷亩收入可达1500元,稻虾1亩地收入达到1.5万元。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稻虾共作 每亩收入 1.5 万元”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10322/80343.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