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阿根廷:免耕播种成就“大豆王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9-29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913
内容摘要:耕而种之自古以来是中国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我国东北种大豆的传统做法是秋翻地,春起垄。前者指的是在收获之后、封冻之前,用犁

“耕而种之”自古以来是中国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我国东北种大豆的传统做法是“秋翻地,春起垄”。前者指的是在收获之后、封冻之前,用犁或拖拉机把整个耕层翻过来,将作物残茬和草籽埋在土下,这样既可以深松土壤,又可以防止来春的草荒。后者指的是春天解冻后用犁打垄,垄高20厘米,垄宽60-70厘米,起垄后再把土壤压实等待播种。起垄的目的一是方便后来的松土除草作业,二是提高地温。

在地球另一端的阿根廷,凭借一种截然不同的耕种方式,被世界公认为是农业竞争力最强的国家之一。作为世界第三大大豆生产国,阿根廷大豆种植面积高达2000万公顷,年平均产量超过5000万吨。农业可持续种植技术的广泛应用是阿根廷大豆高产的重要原因。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阿根廷开始在全国推广大豆免耕直播种植。据统计,1978年阿根廷约有2.5万公顷耕地采用免耕体系,到1997年扩展到440万公顷。目前谷物、油料作物、棉花、水稻等作物采用免耕法的收获面积达到2800万公顷。

这种方式改变了“种地必先耕地”的传统,采用免耕播种法后,土地不翻耕,地表覆盖一层秸秆和杂草,经过改装的轻型播种机带着小犁头,小犁头把秸秆层拨开,犁的深度控制到刚刚能接触泥土,然后把种子撒到这层土中。由于这层土长期被秸秆、杂草覆盖,一般都很湿润,加上微生物丰富,土质也较松,种子撒下后发芽较快,并且很容易把根扎下去。种子发芽后,过去被认为是“累赘”的秸秆、杂草,就变成了小苗的保护层。

这种看似原始的方式,有着增产、环保、降低成本等优点。免耕法首先可以增加产量。从阿根廷的经验看,大部分实施免耕播种法的农田,最初一两年产量可能会稍稍下降,但是,地表由秸秆残留物所形成的有机覆盖层会越来越厚,残留秸秆不断腐烂,持续为土壤提供肥力,土质越来越好,农作物产量也逐年提高。翻耕使暴露在阳光下的土壤迅速风化,随后被雨水冲走或被风吹走,而这层土壤,恰恰是最肥沃的。免耕法使这层沃土得到了保护。而且免耕法还使土壤微生物达到平衡,由它们完成“耕作任务”。连蚯蚓这样的小动物都能发挥作用。它们使土壤变松,钻出来的小洞还能帮助存水。

免耕法能减少水土流失,避免土地沙化。作物的残留层至少在1厘米以上,上面还有许多秸秆,这是很好的保护层,能保持土壤水分,减少农田灌溉。同时,免耕法还可以避免使用高耗能的大型拖拉机。

当然,推行免耕法也有技术要求,首先需要高效低害的除草剂。“直接播种只是第一步,还需要相应的措施配合。”阿根廷免耕种植者联合会副主席玛利亚·阿德里斯·吉拉乌多说,覆盖层营养丰富,容易滋生害虫,因此要及时监控病虫害。另外还需庄稼轮作、补充氮磷钾等化肥以保证土壤营养平衡,采用合适的除草剂清除杂草等措施也很重要。

阿根廷农牧业科技研究所历时20年对免耕直播进行了对比试验。实验报告显示,相较于少耕或深耕种植,免耕直播能够有效提升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含水量,如果再配以和玉米的轮作种植,产量至少提升30%。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阿根廷:免耕播种成就“大豆王国””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00929/78631.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