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干石山区的产业突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6-10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343
内容摘要:每天能挣150块钱,不比在太原挣得少。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中五井乡天脚村村民李林青以前在太原的一家装修公司做木工,春节返乡后

“每天能挣150块钱,不比在太原挣得少。”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中五井乡天脚村村民李林青以前在太原的一家装修公司做木工,春节返乡后,因为疫情防控等原因没再外出,而是在平顺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第三标段实现了就业。

“让高标准农田在建设期就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我们联合各施工标段和项目村的村‘两委’,优先安排了10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平顺县农业综合开发服务中心主任李姗姗说。

“通了水之后,农民栽种大棚草莓的积极性提升,估计能增加到11个大棚。”天脚村党支部书记桑爱民说。

去年起,平顺县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杠杆,安排返乡农民工在建设工地就业,撬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激发起返乡农民的创业激情,进一步强化了农村的稳定器和蓄水池功能。

田增肥力,人增活力

初夏时节,走进“劳模之乡”平顺县,沃野上一片片田成方、渠成网、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产能运的高标准农田映入眼帘,田间中药材、旱地蔬菜、玉米秧苗纵横交错,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

“老百姓再也不用顶着日头、骑着三轮车拉水浇地了,发展产业的心气儿一下子就提起来了。”北社乡东青北村党支部书记宋玉梅指着已经改造好的500亩高标准农田说。

东青北村的主导产业是旱地蔬菜,是全国“北菜南运”的基地村。去年整个晋东南遭遇大旱,为了保苗、保收成,菜农们折腾了一夏天。

平顺县为典型的石灰岩干石山区,耕地以丘陵田为主,承担201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后,在中五井乡、北社乡、苗庄镇等5个乡镇28个行政村实施了1.7万亩建设项目,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83万亩。

“2019年12月开工建设以来,我们在全市率先启动了全程跟踪审计,制定了严格的周报制度,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加快工程进度。”李姗姗说。

“今年,新改造的农田惠及我们村,农民们种植了旱地蔬菜400亩,每亩预计收入可达7000元-8000元,人均可增收800元-1200元。”宋玉梅说。

“耕地石多土少,种地吧,常常连种子钱都收不回来;不种吧,看着地里长草心疼。这下好了,国家帮我们改造成了好地、肥田,想起来就高兴。”天脚村贫困户王娥风说。

天脚村村口有100亩荒地,地里的草长得比人还高,格外引人注目。该地块被纳入平顺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经过平整土地、土壤改良、铺设田间输水管道等工程后,荒地变成了肥田。

到今年春播前,平顺县建成了苗庄北社旱地蔬菜种植项目区、中五井小杂粮种植项目区、青羊镇中药材种植项目区、龙溪镇中药材种植项目区,6172户1.3万余人彻底告别了“靠天吃饭、人扛肩挑”的历史。

再吃“种田饭”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我们统筹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脱贫攻坚战,将项目建设过程变成了返乡农民和贫困户的增收过程。”曾经担任过天脚村第一书记的李姗姗谈起“高标准农田建设+”制度设计时说。

据了解,平顺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各标段共吸纳像李林青一样的贫困劳动力和返乡农民工100余人,人均务工收入7000余元。

同时,随着高标准农田项目的落地,许多返乡农民工选择了流转土地,重新吃上了“种田饭”,在家门口创业。

“大家都到地里了,我在家也闲不住,村里有种植草莓的传统,我在育苗上有经验,就出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天脚村的草莓基地里,64岁的杨买风正和大家一起管护草莓。

“你看,100亩高标准农田已经种上了各种中药材,农民发展特色产业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竞争下来,土地流转租金比以前高了一倍多,光土地流转一项,就给村民带来4万元收入。”桑爱民说。

北社乡北甘泉村40岁的王小强以前在长治市周边打零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后,他返乡创业,成立了平顺县义恒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了60多亩旱地蔬菜,主打平顺有机肥旱地大葱、西红柿、豆角、辣椒等。

49岁的宋存青是东青北村人,这几年一直在长治市送水。500亩高标准农田建成,使得村里旱地蔬菜用水有了保障。宋存青春节回村后就没再出去,选择了留在村里创业,拾起了老营生,种了3亩多旱地蔬菜。

“回村种菜的人多了,旱地蔬菜种植面积增加了。”宋玉梅说。据不完全统计,仅苗庄北社旱地蔬菜种植项目区就新增52个返乡农民工岗位。

由此,平顺县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将干石山区变成了农民增产增收和就业创业的广阔天地。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干石山区的产业突围”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00610/70114.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