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技术 » 林业种植 » 正文

核桃冻害类型及防治措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4-27  浏览次数:81072
内容摘要:冻害对树干类的作物来说危害较重,比如花椒、李子树、苹果树、核桃树等,今天咱们来学习如何预防核桃冻害,看看种植户朋友可以通过哪些方面提高核桃的防冻能力。一、核桃冻害类型1.严寒冻害该类冻害是深冬季温度

冻害对树干类的作物来说危害较重,比如花椒、李子树、苹果树、核桃树等,今天咱们来学习如何预防核桃冻害,看看种植户朋友可以通过哪些方面提高核桃的防冻能力。

一、核桃冻害类型

1.严寒冻害:该类冻害是深冬季温度低于核桃树所能耐受的极限温度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对核桃树枝干所造成的冻害。这种冻害较轻时,雄花芽、叶芽(含混合芽)受冻,鳞片开裂、芽体干枯;较重时,主干或骨干枝冻裂,根茎以上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乃至髓心变褐,或形成局部冻斑;更严重时,根茎、树干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髓心全部变褐坏死。

核桃幼树在-20℃条件下就出现冻害,成龄树最低可耐-30℃低温,但-28℃~-26℃低温时,枝条、雄花芽和叶芽均受到冻害。如果低温持续时间长,-22℃的低温也可造成枝条、雄花芽和叶芽的冻害。

2.冻融交替引起的冻害:一般暖冬、初冬或早春季节,如果昼夜温差过大,白天温暖气温在0℃以上,且天气晴朗,夜间寒冷,气温在-10℃以下,夜间树干细胞液结冰,白天中午13~15时太阳直射处的树干韧皮细胞液溶化,夜间细胞液再结冰,如此反复多次,就会造成该部位细胞损伤,形成冻害。这种冻害的主要症状是树干西南方位皮部组织变褐,形成冻斑,且靠近根颈处最易受冻。

3.初冬冻害:此类冻害偶有发生,其发生原因是初冬季节核桃树体尚未正式进入休眠期,生长旺盛的幼树和立地条件好的初果期树还没有完全落叶或刚开始落叶,树体内部代谢依然比较旺盛,枝条组织的抗低温能力较差,如遇骤然降温会使树体韧皮部和形成层受到伤害。这时的冻害以枝干为主,且以幼树和旺长树为主,主要表现是枝条韧皮部和形成层组织变褐,继而造成枝条枯死,严重的可造成5~10年生枝干局部或全部韧皮部、形成层组织变褐甚至死亡。.

二、核桃防冻措施

1.选择适宜的种植环境:为了避免因冻害造成的损失,种植核桃必须根据核桃生物学特性和自然分布特点,明确适宜种植区和次适宜区,在此基础上,再根据适宜栽培区内的局部小气候特点、土壤和肥水状况进行规划。

2.加强管理,提高树体的抗寒能力:一是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树体的营养水平,重施有机肥,每年果实采收后至10月下旬尽可能早地施入有机肥,利用秋季根系生长高峰期,提高树体贮藏营养水平;生长季节前期,根据树体生长和结果需要,及时施入足量的速效肥,并及时灌水;生长后期,控制氮肥和浇水,避免秋后新梢旺长。二是做好疏花疏果工作,合理调节结果量,避免因结果过多而影响树体营养积累,降低越冬抗寒能力。

3.越冬前树干刷干涂白:在入冬以前,对核桃树主干和一级骨干枝基部涂白,可以提高核桃树枝干的抗寒能力,特别是可以避免冻融交替对树干的伤害。涂白剂配方为:用石硫合剂0.5千克、生石灰5千克、食盐0.5千克、动物油0.5千克、水20升配制树木涂白剂。在休眠期涂刷树干还可以防治腐烂病、溃疡病等。

4.核桃幼树防寒措施:结果以前的幼树,包括刚改接的树,新梢生长旺盛,停止生长晚,越冬时枝条组织充实程度差,容易发生冻害或抽条。主要预防措施如下:

①加强肥水管理

在正常施入基肥和追肥的基础上,注重叶面喷肥,6月份以前喷0.3%~0.5%尿素,促进新梢和幼树快速生长,扩大树冠。进入7月份后喷施0.3%~0.5%的磷酸二氢钾,每隔12~15天施用1次,提高新梢组织充实程度。8月份以后要注意肥水,并减少浇水和氮肥施用,以避免秋梢徒长。

②摘心

8月底至9月初,对没有正常停止生长的幼树新梢要进行人工摘心,强制促其停止生长。如摘心后出现二次生长,保留两片叶进行二次摘心。

③埋土防寒

对栽后1~2年的幼树,将树干向嫁接口的反方向压倒埋土防寒,埋土厚度要达到20厘米以上。这是幼树防寒最有效的措施。聚乙烯涂干:对树体较大无法压倒的,可以在入冬以前用聚乙烯涂抹幼树的所有枝干和新梢,然后在幼树基部堆一高30~40厘米的土堆,这样对防止早春新梢抽条也有较好的效果。

综上就是核桃预防冻害的措施,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多多学习一下,今年的冬天不要再被冻害烦恼了。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核桃冻害类型及防治措施”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00427/75702.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