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大足区:引进莪术种植 带动村民增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3-11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浏览次数:81105
内容摘要: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3月11日6时30分讯(特约通讯员谭显全)昨(10)日,春和日丽,重庆市大足区中敖镇三桥村田间地头,50多位杜村民正在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3月11日6时30分讯(特约通讯员 谭显全)昨(10)日,春和日丽,重庆市大足区中敖镇三桥村田间地头,50多位杜村民正在田间忙碌劳作,收获地里的莪术。

试种莪术

“这是我两年前从浙江省引进莪术来试种的,在农技人员精心指导、管护下,长势非常好,现在可以收获了。”当天,正在田间来回穿梭的种植业主吴小龙高兴地说,“初步估计每亩产量在5000斤左右,按照质量不等的每斤2至4元计算,每亩销售收入应该在1万元左右,总收入可望达到100多万元。”

据悉,莪术是一种中药材,也叫青姜、黑心姜、姜黄等。为多年生宿根草本,生长于野生林荫下。莪术有很多医用价值,主治“气血凝滞,心腹胀痛,症瘕,积聚,宿食不消,妇女血瘀经闭,跌打损伤作痛。”块根称“绿丝郁金”,有行气解郁,破瘀,止痛的功用,现在的药品有莪术栓、莪术油软膏、莪术醇注射液等。

2009年至今,吴小龙先后在外多年经营。一个偶然机会,他听说莪术医药价值较高,用于行气破血,消积止痛,肝脾肿大,血瘀闭经。而且浙江省中药材企业需要大量莪术作为中药材原料,生产治疗癌症的医药产品,出口美国、欧盟等市场。为此,他在浙江考察后,心想,既然莪术作为中药材原料,市场需求量大,而家乡重庆大足区,也有大量的土地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何不引种莪术回家乡试种。

说干就干,2018年初,吴小龙市场考察完毕后,千方百计筹资,在当地干部的支持下,通过流转群众土地,他先后在三桥村、观圣村流转土地200余亩,种植莪术。

精心管护

“莪术对生态环境要求比较严格,适宜种植区域狭窄。像种植的产地福建、广东广西地区等地,由于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特别是这些地方的土壤上层疏松肥沃、下层是紧密砂壤土,因此适合种植。”吴小龙说,“而我们大足是丘陵地带,家乡流转的土地,有的还是荒地,土地很板结。”

吴小龙到浙江莪术种场现场观摩、学习,了解了它的种植、生长习性后,决定从改良土壤开始。于是他在土地翻耕除草,运用油枯、鸡粪,中敖当地菌场废弃的菌类等农家肥料腐熟后,抛洒土地来改良土壤,增强肥力。改良土壤后,为保证莪术种植质量,该项目基地从整地、育种、栽种、施肥、排灌等各环节都安排专业人员指导,指导农民和贫困户科学种植、管理莪术。

“如莪术出苗前,需要保持土壤湿润。出苗那几天遇到干旱,就及时组织人员向沟内浇水,浇水后也要及时松土除草。”谈及开始种植的艰辛,吴小龙记忆犹新,“雨水多的时候,又经及时排水防涝,防止积水烂根。”如今,通过这两年的田间实践摸索,吴小龙对莪术的种植技术、管护方法已了然于胸。

村民增收

莪术的引进种植,为当地村民100名村民带来了福音。三桥村蒋朝秀,自己的2亩多土地流转后,在每年收入1400元土地流转费后,还利用空闲时间,在种植基地从事除草、施肥等农活,每天收入60元,每月达到1000元左右。贫困户唐治芳,在自己的两个女儿出嫁后,一个人在家。以前由于没有其他收入,导致生活贫困。这两年也通过在基地务工,每月收入达到了1000多元。

“下一步,还将扩大莪术的种植面积,带动更多村民增收。”吴小龙信心满满地表示。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大足区:引进莪术种植 带动村民增收”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00311/6901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