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河南:植保无人机装上“黑匣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26  来源:河南日报  浏览次数:8946
内容摘要: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对全国影响举足轻重。要发挥好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对全国影响举足轻重。要发挥好粮食生产这个优势,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有新担当新作为。

近年来,河南不断提高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广袤田野里涌现出一个个令人脑洞大开的“黑科技”,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扛稳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中贡献出了“河南智慧”。今起本报推出“田野里的‘黑科技’”专栏,敬请关注。

飞机上装有“黑匣子”,记录飞行高度、速度、航向等飞行参数,可以准确了解飞机飞行状态。

如今,在植保无人机上,也有一种“黑匣子”,可以实时监控作业轨迹、作业面积、药液喷洒量等,实现病虫害防治精准化。

从4月上旬开始,河南省小麦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也是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在许昌采访时发现,襄城县、长葛市、建安区等地开展小麦病虫害统防统治时,植保无人机都装上了“黑匣子”。

在襄城县优质小麦示范区,十里铺镇二甲王村种粮大户王占定种了优质强筋小麦60多亩,防治病虫害时就用上了装有“黑匣子”的植保无人机。

“往年打药,光知道无人机飞过一遍,打了多少药,有没有喷匀,有没有漏喷、重喷也不清楚。”王占定说,今年无人机装有“黑匣子”,喷多少药、多少面积、喷得合格不合格,在手机上就看得清清楚楚。“今年给小麦打药心里更有底了!”

为王占定家小麦实施喷防作业的是襄城县盛鑫植保合作社,植保无人机上安装的是许昌雷鸣电子公司研发的植保监控仪,作业时准确显示作业亩数、药液量等信息。“这些数据实时传输到智慧植保监管平台,凭平台上的数据来结算植保费用。”该合作社理事长侯战胜说。

“有了监管平台,植保作业一切用数据‘说话’。”许昌雷鸣电子公司技术总监吴晓星介绍,智慧植保监管平台包括植保监控仪、植保APP、PC端等,通过在施药机械上安装监控设备,可实时监控作业时间、地点、轨迹、面积、药液流量等信息,能够根据是否重喷漏喷、亩药液用量的要求来自动识别作业是否合格。

植保监控仪和监管平台数据准确可靠吗?记者对此有些疑问。许昌市植保站站长王燕说,3月份许昌市植保部门专门邀请省植保站专家对智慧植保监管平台进行鉴定,经过人工测定与植保机实际作业数据对比,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和植保无人机在施药面积和药液量上的误差率仅在0.2%—0.8%之间,远低于专家组要求的不超过5%的目标。

有了准确数据作支撑,许昌在河南省率先使用植保社会化服务智慧监管平台,襄城县、长葛市、建安区等地开展小麦病虫害统防统治,智慧植保监管平台监管面积超过70万亩。

今年,襄城县开展小麦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24.1万亩,涉及10个乡镇近10万农户。“财政下拨有防治资金,如何让这笔资金用好,保证防治效果,让群众满意,当初压力很大。”奔波在麦田里,皮肤晒得黝黑的襄城县植保站站长崔得领如今一脸释然,用上智慧植保服务监管平台,植保作业有数据、有记录、有依据,统防统治工作“放心”多了。

“智慧植保监管平台让小麦病虫害防治不仅有‘量’的依据,更有‘质’的提升。”省植保站研究员张国彦认为,智慧植保监管实现了对施药面积和施药质量的有效监控,可在植保社会化服务中进一步推广,为夺取小麦丰收贡献“智慧”力量。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河南:植保无人机装上“黑匣子””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91226/6834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