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技术 » 林业种植 » 正文

土豆产量不高怎么办?先把这四点工作做到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9-24  浏览次数:81171
内容摘要:土豆也就是马铃薯,是我国四大粮食作物之一,价格不贵却有很多美味的做法,因此土豆的市场行情一直以来都是比较稳定的。那么土豆种植如何提高其产量呢?一、催芽切块在马铃薯种植前一个月左右开始催芽工作,首先在催

土豆也就是马铃薯,是我国四大粮食作物之一,价格不贵却有很多美味的做法,因此土豆的市场行情一直以来都是比较稳定的。那么土豆种植如何提高其产量呢?

一、催芽切块

在马铃薯种植前一个月左右开始催芽工作,首先在催芽地面铺上一层沙子,厚度控制在5厘米左右,然后将需要催芽的种薯放在沙子上面,再用沙子将种薯掩埋,按照此种方式可以累积铺设 4 层。催芽温度在 15℃~20℃最佳,因此要经常向沙子上喷水,但沙子湿度不能过高,保证沙子湿润但不能手握成团。并及时将种薯中的烂薯、病薯剔除,这是关键的一步,除了会影响其他种子催芽效果外,如果存在烂薯、病薯,会导致病菌的蔓延,影响整体。大约15d左右就会生长出幼芽,待幼芽长度达到二厘米左右时就可以进行切块了。

切块的大小至关重要,薯块是前期生长的主要营养来源,如果切块太小,必会影响长势,但是切块太大又会增加前期种薯的投资成本,所以切块大小要适当,,每个薯块重量在 40g左右。刀具要经过70%的酒精消毒后方可使用,切割采用纵切的方式,保证每个切块上至少有两个芽眼,因为马铃薯顶部芽酶的活性较高,横切会影响芽酶活性。切块过后不要乱放,最好利用草木灰涂抹切口,以防病菌感染,然后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让切口自然风干。

二、整地

马铃薯是一种地下结块茎的农作物,土地的综合状况对于马铃薯的产量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马铃薯适合的土质是砂壤土与壤土,一般土质偏酸,疏松肥沃,通透性好,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地块都可以种植马铃薯。但是需要明确的是最好不要选择前茬为向日葵、番茄、茄子、辣椒等作物以及施用过除草剂的土地,因为马铃薯与它们是某些病原菌的共同寄主,容易造成田间带菌,而且马铃薯对于普施、豆磺隆、农乐等除草剂非常敏感,应注意避免。最好是选择前茬为水稻、玉米、大豆的地块。在种植之前还要深耕土地,一般是在深秋进行,深度在20~ 25cm,在这个过程中要施足底肥,每亩地可施以农家肥 2500~300kg 农家肥、4~5kg磷肥、10kg钾肥、7kg氮肥。播种前土地的墒情也至关重要,必须做好整地工作,可采用重耙耙地、起垄施肥、旋耕灭茬等先进技术,保证地面平整,表面无硬块。

三、播种

包括播种时间和播种方式。播种的时间要恰到好处,过早播种会出现烂种、死苗的现象,太晚播种又会缩短马铃薯的生长周期,造成减产。通常根据温度环境来判断马铃薯的播种时间,一般在10cm深度的土壤温度达到5℃~7℃并能稳定持续的时候,就是马铃薯的最佳播种时间。若是在春季播种的话,为了提高土地的保墒能力,提高土壤温度,需要起垄开沟,并在霜冻前10天进行。开沟深度控制在3~4cm,种植时幼芽向上,深度控制在土垄的中上部,以防浇水过多被淹,种植行距为保持在55~60cm,株距则应维持在25~30cm,种植密度为3800~4300株/亩,完成摆放后,可喷施乙草铵乳油溶液防止后期杂草,在起垄前可撒施除虫精粉防止地下害虫。盖好薄膜,边角处压实。一般20天后即可出苗。

四、田间管理

包括施肥浇水以及病虫害防治。马铃薯一般要在花期追肥,在花蕾期主要施加氮肥;在盛花期,应进行二次追肥,主要施加钾肥。在块茎长度达到 2cm 时,应根据土壤情况与当地气候,进行相应的灌溉。在马铃薯接茎后期,应停止灌溉处理,以避免水分过多而导致马铃薯烂根。马铃薯上的主要病害是黑胫病、叶枯病、晚疫病等,除了选择抗病的品种外,使用化学药剂来进行防治,对此,可在马铃薯花前,持续喷洒3次双克、甲霜灵锰锌、大生、大森锰锌等药剂防治。主要的虫害是蚜虫和地下害虫。可喷施氟氯氰菊酯控制蚜虫。可混合苏云金杆菌和50%敌敌畏防治地下害虫。另外,如果发现病薯一定要及时带离地块,否则后期会造成大范围的蔓延,并影响下一茬的作物种植。

综上土豆的种植四大点,大家还有哪些需要补充的地方吗?以上内容转载自头条号科学兴农,仅供大家参考学习。

关于土豆种植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农村网其他农业内容。

推荐阅读:如何种植出大土豆?这三点做好非常关键!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土豆产量不高怎么办?先把这四点工作做到位!”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90924/74373.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