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金昌市永昌县高原夏菜“闯”出大市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8-08  来源:金昌日报  浏览次数:81047
内容摘要:仲夏,金昌市永昌县城关镇甘肃和鑫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院子里,前来运菜的车辆络绎不绝。经过地头采收、农残检测、分级包装
 

 

仲夏,金昌市永昌县城关镇甘肃和鑫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院子里,前来运菜的车辆络绎不绝。

经过地头采收、农残检测、分级包装、打冷制冰等程序,当地娃娃菜、胡萝卜、西芹、甘蓝、西兰花、青笋等多个品种的优质高原夏菜,通过冷链物流直达广州、杭州、港澳等地,成为一些大中蔬菜高端市场的抢手货。

“永昌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和污染少,种出的菜品质好,在南方市场很受欢迎。”永昌县农技推广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几年,永昌县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经营权流转提升土地规模化经营水平,适应市场需求发展绿色无公害高原夏菜,推动农业向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使蔬菜产业成为县域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推脱贫攻坚、促农增收的特色主导产业之一。

“我们与甘肃和鑫源生态农业公司签了种植收购合同,销路不用愁。”城关镇沙沟岔村村民姜应沛高兴地说,行情好的时候,每亩蔬菜收入能达到3万元。

据了解,为了打开市场销路,永昌县先后引进达盛兴业、和鑫源、九鼎循环农业、银瀚等蔬菜龙头企业14家,培育海量辣椒、瑞达蔬菜等农民专业合作社203家,建成了农产品综合批发交易市场和16个蔬菜销售市场,构建了以朱王堡、六坝、焦家庄三镇蔬菜市场为龙头、各乡镇农贸市场为中心、微型产地市场为依托的蔬菜产销网络,形成了“市场牵企业、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蔬菜产业化经营格局。发展成立了永昌县蔬菜产业协会,建立了种菜农户“抱团”发展、协同抵御风险的组织服务机制,保障农户利益不受损。

同时,永昌县壮大冷链物流设施,建成大型蔬菜恒温库50座,库容达59万立方米,并通过逐步完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蔬菜产业化经营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了集拣选分级、配送管理于一体的冷链物流体系,进一步延长了产业链条,增加了农户的务工收入。

在朱王堡镇瑞津农业公司恒温保鲜库门口,农户们正在把刚从菜地里运过来的西兰花和松花进行摘叶、铲根等初加工。眼下,正是永昌高原夏菜的采收旺季,来这里打零工的农户一天有200余人。

标准化生产是蔬菜进入市场的通行证。为了保证蔬菜品质,永昌县制定修订了胡萝卜、洋葱、青笋种植等33项地方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建成千绿、百顺和、九鼎等8个规模化工厂育苗基地,引进推广蔬菜新品种60个,新技术10项,14类38个蔬菜产品获得“三品一标”认证,获得“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称号。

2017年,“永昌胡萝卜”荣获甘肃农业博览会“甘肃十大农业区域公用品牌”称号,成为响当当的名牌产品。

依托“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金字招牌,永昌高原夏菜走品牌化绿色发展之路,注册打造了“今农”“富硒”“永昌红”“聚和”“磁疙瘩”“雨芽”等蔬菜品牌,以“优质、绿色”的品牌形象实现与终端市场的直接对接,蔬菜远销西安、杭州、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和沿海城市,有10%的外销蔬菜出口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大大提升了全县高原夏菜的市场竞争力。

经过几年的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永昌县高原夏菜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目前,全县高原夏菜种植面积达20多万亩,年产量达到60多万吨,年总产值近12亿元,高原无公害蔬菜产业已成为全县农业产业中发展速度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的特色主导产业。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金昌市永昌县高原夏菜“闯”出大市场”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90808/66441.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