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技术 » 畜牧养殖 » 正文

鸡群感冒越早越好?降温都有哪些原则及要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5-07  浏览次数:81318
内容摘要:一些中小型养殖场的鸡舍条件并不完善,尤其是现在夏季气温上升,通风降温是养殖户们比较头痛的问题。一旦降温过快或者通风不当,就会导致鸡群发生冷应激,鸡群容易感冒。但是有的农户说鸡群如果感冒的话,是越早越好

一些中小型养殖场的鸡舍条件并不完善,尤其是现在夏季气温上升,通风降温是养殖户们比较头痛的问题。一旦降温过快或者通风不当,就会导致鸡群发生冷应激,鸡群容易感冒。但是有的农户说鸡群如果感冒的话,是越早越好,这是为什么呢?鸡群感冒该如何做降温处理?

一、鸡群感冒越早越好的原因

1、母源抗体

养殖户都知道,雏鸡是有母源抗体的,前期鸡雏在有母源抗体存在的情况下,即使有轻微的受凉感冒,也很容易控制。

2、小鸡采食小

从用药的角度来讲,即使发生发生感冒,小鸡用药的成本更低,后期用药成本更高,甚至很多养殖户在考虑用药成本的时候,放弃治疗,直接提前出栏的情况都是存在的。

3、肝肾损伤小

在养殖过程中,鸡摄入的霉菌,以及药物添加等,会让鸡随着日龄增加,肝肾损伤逐渐加重。在雏鸡前期肝肾损伤小的情况下,感冒更好控制。

4、鸡群肥胖

肉鸡养殖户都知道,肉鸡是速生鸡,肥胖的情况下,抵抗力下降。前期饲料摄入少,鸡长势不快,肝肾功能好,鸡的肥胖程度低,免疫力强,这个时候用药控制受凉感冒也比较容易。

二、降温原则

肉鸡的养殖,降温的原则是是先快后慢,通风要尽早,降温要尽快。这样操作是为了遵循自然选择。

1、自然免疫

前期快速降温有助于鸡快速适应低温,即使有轻微的温度变化,鸡长期在这种环境下,产生抵抗力,冷应激的反应也会减轻很多。。

2、体感温度的变化

随着鸡的生长,对氧气需求增加,通风成了一个必须的过程。通风也会带来鸡的体感温度下降。

3、鸡的亚健康

肉鸡经过科学选育,本身生长快,加上科学的饲料配方,鸡生长速度快,过度肥胖,在这种亚健康情况下,鸡更容易发病。

三、鸡群感冒的降温要点

在面对肉鸡的品种特性,以及生物规律的前提条件下进行合理的通风,降温,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减少鸡群感冒的情况发生。

1、第一阶段降温管理

育雏前三天不变,第3天开始降温,这个时候保持温度不变。开始通风,这个时候体感温度下降,就是降温。第四天开始降温0.5摄氏度。

降温并不是通风,降温同时进行。是需要先调整通风,然后再降温。雏鸡通风量小,但是雏鸡绒毛保暖性也差,体感温度也是比较敏感的。降温,通风同时进行,鸡就容易出现感冒。

2、第二阶段降温管理

鸡雏好,两天降低一度,鸡雏差,3天降低一度,在这种情况下,经过10~14天时间,鸡舍温度降低到28摄氏度,这个时候差不多在14天左右。

肉鸡这个时候还有皮肤裸漏,羽毛没有长全,不要再着急继续降温,保持28摄氏度7~10天。 给肉鸡的羽毛生长发育提供时间,这样也可以减少感冒的发生。

3、第三阶段降温管理

经过10天左右的发育,肉鸡的羽毛保暖形成了,两天降一度,降低到26度,就不需要降低了。这个时间大概是25日龄左右,这个时候鸡采食上升,生长快,对氧气需求高。需要加强通风。

这个时候很多养殖户一方面需要降温,一方面需要增加通风,给鸡提供足够的氧气,降温和通风同时进行,会导致鸡感冒。肉鸡这个时候还是有大量皮肤裸漏,只是相对于前期好一点。这个时候通风会导致鸡体感温度下降快,差不多会下降3~5度。

这个是时候加强通风来降低体感温度,如果没有热的表现,没必要刻意降温。如果表现热,再逐渐降温,先通风,再降温,不建议同时进行。

以上就是鸡群感冒越早越好的原因及降温要点,鸡群前期可以进行通风,进行降温,来减少后期鸡群感冒,从而提前出栏这种情况的发生,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养鸡户们有所帮助。

关于鸡群感冒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青瓜网其他农业内容。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鸡群感冒越早越好?降温都有哪些原则及要点?”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90507/71971.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