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企与农民相比更具有资本,不论是技术,市场,生产力等都存在足够优势,农企有资金资本来承担小型风险,还会有企业计划规避部分风险危机,而且农企不但可以从事种植业,还可从事养殖业,农副产品的初级与高级加工,基本做到一体化式服务。具有生产,加工,存储,市场销售等能力。大规模生产的农业可能在产量增加的同时降低产品价格的几率。
纵观人类历史,每个国家都经历了这样的发展顺序。中国也不会例外。当然,某些国家在这个顺序链条的后半段出了问题,掉进“中等收入陷阱”,那是没办法的事。但基本规律还是那样,永远不会变。换言之,为什么我们的农业好像长时间迟迟发展不起来?就是因为工业化还没有彻底完成。大量的资本和人力资源还是要不断投入工业领域。
而现今我们的工业化已经基本完成,产生了大量的资本和人力资源的“溢出效应”。也就是说,我们的工业已经不需要那么多资本和人力了。这个时候,资本和人力资源必然会重新流向农业领域,从而最终打通“农业工业化”的任督二脉。这个过程其实现在已经在中国发生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开始回流农村,成为农业的产业工人。
重新回到广大农村的人力资源,从事的不再是几十年前那种分散化、碎片化、低效率的农业劳动,而是大规模、机械化、高科技化的农业产业化劳动。这种性质的劳动会最终改变农村的面貌,并永久性地改变中国农民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