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息陬镇:清明赛诗倡新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4-04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491
内容摘要:  我不光会背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还会背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清明将至,在山东省曲阜市息陬镇北夏宋

  “我不光会背‘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还会背‘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清明将至,在山东省曲阜市息陬镇北夏宋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一场关于“清明古诗知多少”的竞赛活动正精彩上演。

  “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教化功能,我们举办这场古诗词比赛,让孩子们熟知‘清明节’的来历、风俗等等,最重要的是向他们灌输‘文明祭扫’理念,再通过‘小手拉大手’传达给家人,辐射身边,在全村形成‘绿色祭扫’新风尚。”该村党支部书记吴强说。

  无独有偶。息陬镇北元疃村景泰文化广场上热闹非凡,由村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组织的“倡导文明祭扫共建文明村居”知识竞赛活动吸引了不少村民驻足观看。

  活动中,志愿者号召大家在清明节祭祀时不要焚香烧纸,并提倡用鲜花、植树来缅怀先祖,表达哀思。“俺们现在去上坟都不烧纸钱了,都是买的鲜花,好看又环保。”村民蒋德香告诉笔者。在这次知识竞赛中,蒋大姐率领的“巾帼组”夺得冠军,蒋大姐笑着告诉我们,“村里在宣传栏里张贴了移风易俗倡议书,提倡厚养薄葬,注重‘孝’文化传承,杜绝大操大办,不请乐队,从简用餐。我每次路过,都会认真学一下,牢记在心。”

  北元疃村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队长张桂军说:“我们举办这次活动,就是想让村民在新时代践行‘新二十四孝’,老人在世时,多尽点孝道;老人逝去后,从简办丧、文明祭奠,让逝者安息。”

  近年来,息陬镇积极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各村均设立红白理事会,制定《红白理事会指导标准》;成立移风易俗志愿者服务队,对违反移风易俗有关规定的行为,及时劝阻;同时,积极宣传移风易俗先进事例,用身边人、身边事引导群众,广泛开展文明示范户、道德模范、“好媳妇好婆婆”等评比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使移风易俗工作真正入脑、入心、入行。

  “‘小葬于墓,大葬于心’,随着时代变迁,‘生态’正成为我们祭葬的新风尚。不变的是慎终追远的文化内核,变化的是‘思时之敬’的祭奠方式。推动移风易俗,倡导文明祭扫,是我们这座千年古镇需要持之以恒做好的事情。”息陬镇相关负责人说道。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息陬镇:清明赛诗倡新风”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90404/64894.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