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正文

东北多年被国家定位成粮食主产区,粮价下降必然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3-12  来源:中国农村网  浏览次数:81641
内容摘要: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价格下跌不是因为取消粮食保护价,而是市场价格已经下跌了,只不过是通过粮食保护价被政府托着,现在政
 下载 (2)
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价格下跌不是因为取消粮食保护价,而是市场价格已经下跌了,只不过是通过粮食保护价被政府托着,现在政府不托着了,价格自然就会随着市场价格变化了。市场价格下跌,肯定就是供大于求。 

农民增收在于农民提高劳动素质(或者转岗)。在粮食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就要减少生产,减少生产就要减少农民数量。而剩余的劳动力如何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来源,将是我国一个长期的社会难题。涨不涨取决于世界的粮食价格。我国已经加入了WTO,国内粮食价格已经逐步与国际粮价接轨。

农业供给侧改革,不涉及去产能、去杠杆,主要是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玉米大豆价格倒挂,高于进口,玉米库存消费比远超国际平均水平,简单的说,政策上会继续调减玉米种植面积,现在只是刚刚开始。市场价格不会太好,国储应该有保护性收购,但对质量要求会高,品质不行会被扣钱,小农户别指望了。吉林是玉米主产区,情况其实还略好,但小规模农户恐怕还是不行。

靠国家保护粮价、提高农民收入,是个伪命题。咱们国家一直以来都是靠压低粮价为工业发展做原始积累,换句话说,在农业没有工业化、农民没有职业化之前,所有的补贴的目的只能让农民饿不死,但肯定吃不饱。如果能“准确”跟上政策导向,可能会相对好一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大豆、马铃薯等比玉米要受国家重视。政策上算是补短板吧。

国家在三农问题上已经努力十多年了,收效甚微,如果没有大方向上的改革,农业问题快没抓手了。看目前的政策方向,国家要用市场机制倒逼农业和农民转型。其一,小农户生存情况将越来越差,逼着农业走向规模化,规模化才能标准化,就是要按工业理念发展农业;高标准农田、农机推广、合作社、统一农业补贴政策等等,都与之相关;

其二,农村城镇化,要逼小农户交出土地经营权(看看三权分置的创意,每个权都是必须要用到的,农民自己的地还分什么经营权,分了就是鼓励你让出来),进城生活,这种逼是好意、也是必然,解决农村问题的办法唯有消灭农村。农村城镇化才能创造服务就业和消费、转移安置农民,这两点是配套的。这个过程会很漫长,政策上走三步退两步,政府还是要稳定,不会走的很快,所以,只会种大粮又跟不上政策的小农户会比较痛苦,是最先受冲击的,观念上改变起来也是最困难的。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东北多年被国家定位成粮食主产区,粮价下降必然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90312/6457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