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湖北潜江:大豆生产机械化现状与建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2-25  来源:湖北省农机局  浏览次数:81880
内容摘要:湖北省潜江市大豆因其蛋白质含量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成为大豆市场上的紧俏商品,价格行情明显高于其它产区。近年来,农民种植积
       湖北省潜江市大豆因其蛋白质含量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成为大豆市场上的紧俏商品,价格行情明显高于其它产区。近年来,农民种植积极性大大提高。2013年潜江市境内汉江兴隆水利枢纽竣工,汉江、东荆河近10万亩(1h㎡=15亩)滩涂地变成旱涝保收的良田,为潜江大豆种植提供了丰沃的土壤,种植面积逐年增加,2018年全市大豆种植面积达23万亩,创历史新高。由于面积的增长,劳动力不足与人工成本增加等矛盾更加凸显,因此大豆生产对机械化需求越来越迫切,降低大豆种植成本,提升种植效益,推广应用大豆生产各环节的新机具、新技术成为农机部门当前重要的工作任务。

一、大豆生产机械化现状

1.大豆生产情况潜江市大豆种植主要区域在汉江、东荆河流域沿线洲滩平地,种植模式以“小麦—大豆”、“油菜—大豆”为主。本区域大豆作早春栽培4月中下旬播种,作夏季栽培5月中下旬至6月初播种,7月下旬至8月下旬集中收获上市,是全国新大豆上市最早的区域之一。近年来,潜江市将发展优质大豆产业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积极推进洲滩高蛋白优质大豆品牌工程建设,在政策、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持,逐步形成了新品种繁育、机械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高新技术加工、品牌化销售“五位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大豆产业体系。

2.大豆生产历程潜江市大豆栽培最早可追溯至隋朝,有1300多年的栽培历史,由人(畜)力生产发展到全程机械化生产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大豆生产主要以人工作业为主,包括人工点播、人工除草、人工植保、人工收获;九十年代末期到本世纪初开始用独轮式播种机进行条播,取代了人工点播,人工收获后用脱粒机进行脱粒;2005年以后,逐步发展为以手扶式拖拉机为动力牵引3行式免耕播种机进行播种,用稻麦联合收割机进行收获;近五年来,大豆生产机械化技术应用在耕、种、收、植保、秸秆处理等环节,特别是在播种和植保方面,联合整地种肥同施、免耕直播、无人机飞防植保等新机具、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3.大豆生产装备水平截止2017年底,全市拥有各类拖拉机40970台、深松机18台、精量联合播种机230台,免耕播种机285台、高效植保机械932台、联合收割机2868台、秸秆综合利用机械2978台;建有高标准的万亩大豆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1个;大豆生产在机械耕整、机械播种、机械植保、机械收获、机械秸秆处理分别达到98%、75%、70%、85%、85%的水平。机械作业与人工作业相比亩平节约用工3个以上,亩平节约生产成本290余元,亩平增产3%左右。

4.大豆生产机械化技术模式

(1)规模种植机械化技术模式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等为代表的新型经营主体规模种植(集中连片面积30亩以上)大豆生产机械化技术模式,技术路线如下:前茬作物秸秆处理(全量还田)——大豆种子清选处理——联合整地种肥同播——无人机飞防植保——机械收获——秸秆处理(全量还田)——机械运输——入库。其主要特点为大中型拖拉机牵引多功能联合播种机集旋耕、灭茬、播种、施肥、开沟、覆土、镇压等多道工序为一体,省时省力,工效更高,日作业量在80亩以上。通过旋耕有以下优点:一是能有效防止因田块高低不平而造成大豆出苗质量参差不齐;二是能确保粉碎后的秸秆能均匀地覆盖在土壤中,使土壤耕作层更加疏松,利于透气和渗水;三是确保施肥均匀,平衡营养,提高肥料利用率。无人植保机飞防是一项绿色农机化技术,近几年在潜江大豆病虫草害防治上得到广泛应用。主要优点在于节水节药,省时省工,喷药均匀,安全可靠,工效更高。一台无人机日作业量可达到400亩,广受规模种植经营主体好评。

(2)零散种植机械化技术模式一般农户零散种植大豆生产机械化技术模式,技术路线如下:前茬作物秸秆处理(全量还田)——大豆种子清选处理——免耕直播——机械植保——机械收获——秸秆处理(全量还田)——机械运输——入库。其主要特点为小型拖拉机牵引简易播种机进行免耕直播,省去了耕地作业,节省了作业费;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蓄水保墒能力强;大豆扎根紧实,抗倒伏性好。采用传统电动式喷雾器进行植保经济实用、操作简单,维修方便,在药剂的使用上不受限制。

二、存在主要问题

1.装备结构待优化,作业质量需提高机械装备结构不合理,耕整地和收获类的机具多,高效无人植保机具少;大豆种肥混施的播种机多,适合精密播种的气力精量播种机少,导致播种质量不优,漏播、断条、出苗不全、僵苗等问题时有发生。

2.机艺融合显不够,优质高产难保证在适宜机收品种筛选、田间管理、机械作业方式等方面机艺融合不够,导致大多数品种荚位过低,机收损失率大;管理不规范,农药使用超量;浅旋或免耕造成土壤板结严重,保水保肥能力差,影响大豆生长、品质、产量等方面的问题经常发生。

3.主体人才较缺乏,发展缓慢需扶持新型经营主体人才缺乏,既懂农机又懂农艺的技术人员少,专业化程度较低,在开展技术指导、作业服务以及农机具维修方面能力不足;主体机库棚、办公培训、维修车间等基础设施建设的用地用电较难;流转土地成本逐年上升,导致主体流转土地使不上胆,信心不足,连片规模经营难度加大,影响了主体和产业发展速度。

三、几点措施建议

1.加大政策扶持,优化装备结构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和报废更新等政策的杠杆作用,对农民新购气力精量播种机和高效无人植保机等关键和薄弱环节作业机械优先给予满足,做到应补尽补,积极争取通过省、市财政的配套资金进行适当的叠加补贴;对没有列入补贴范围而适用性强、作业质量好的机具积极争取地方财政补贴资金进行补贴;积极向上争取大豆生产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项目到潜江市实施,以此来调动经营主体和农民购买关键和薄弱环节先进适用机具的积极性,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机械装备结构。农机推广机构要适时和新机具生产厂家联合举办现场演示和操作培训会,提高农机手机械作业水平,从而提升作业质量。

2.强化机艺融合,促进优质高产通过开展新品种、新机具、新技术试验示范,集成一批成熟的、适合潜江耕作制度特点的大豆生产全程机械化农机具配套方案和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推广连片全程高效机械化生产模式,实现统一优质品种、机械耕整、机械播种、机械植保、机械收获、机械处理秸秆的“六统一”模式,促进大豆优质高产。

3.培育新型主体,发展大豆产业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培训、项目实施等方式,提升大豆生产新型主体的基础条件、设备条件、安全水平、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服务水平、经营水平。引导其开展适度规模经营、标准化种植、全程机械化生产,达到降成本、增效益的目标,促进大豆产业可持续发展。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湖北潜江:大豆生产机械化现状与建议”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81225/63588.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