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甘肃武山:尾菜处理变废为宝成田间明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9-07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2540
内容摘要:随着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大量残次蔬菜和蔬菜加工处理时产生的叶、根、茎及果实等成为了尾菜。尾菜
 随着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大量残次蔬菜和蔬菜加工处理时产生的叶、根、茎及果实等成为了尾菜。尾菜被随意倾倒和堆积在田间地头、沟渠里、道路旁,腐烂变质后不仅污染环境,同时也影响百姓的身体健康以及蔬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如何做好尾菜处理利用工作、减少资源浪费、防止环境污染,已成为当前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亟须解决的新问题。

近日,笔者来到甘肃省武山县洛门镇郭家庄村,村民李小东正在烈日下查看自家蒜苗的长势。不久前,这片地里种植的莴笋获得丰收,李小东在掌握了尾菜处理利用技术后,将莴笋尾菜制成有机肥后施入土地,接着种上了蒜苗。

“尾菜处理技术经过去年试点后,今年大面积推广。我在地里挖了7个沤肥简易坑,把笋叶、杂叶、杂草集中在一起,制成有机肥再施入田地,然后种上了蒜苗。施过肥的土地黑黑的,长出的蒜苗颜色绿得很,长势也格外好……”李小东说。

武山县是甘肃省的蔬菜产业大县,蔬菜也是当地的支柱产业。据了解,目前武山县蔬菜种植面积达39万亩,总产量122万吨,产值22.5亿元,年产生尾菜约30万吨,约占蔬菜总产量的24.5%,尾菜处理工作任务繁重。

武山县农业局局长宗新武介绍说,今年以来,洛门镇郭庄园区积极向种植户推广田间简易半堆半沤肥及直接还田等尾菜处理利用技术,示范区面积达到2800亩。同时,充分运用广播、宣传标语、写真图片、宣传展板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尾菜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好处,积极倡导清洁生产方式,做到了尾菜处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宗新武说,目前,全县通过辐射带动已处理莴笋、菜花、甘蓝、韭菜及黄瓜等尾菜6.5万亩,处理尾菜8.5万吨,挖建尾菜田间简易堆肥坑1.2万多个,全县尾菜处理利用率达39%以上,其中示范区、示范点尾菜处理利用率达80%以上。

尾菜处理利用也为农民节约了成本。武山县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站长甄永良说,利用尾菜处理技术制成有机肥再施入田地,每亩地能节约种植成本70~80元。

对于尾菜处理利用工作开展以来带来的环境变化,郭家庄村党总支书记王金瑞更是深有体会。王金瑞说:“试点开展尾菜处理利用工作后,尾菜处理利用技术得到了农户的肯定和推广,村里的环境情况大不一样了。今年4月底至6月中旬,莴笋大量上市之际,村里种植的1465亩莴笋产生了1300多吨尾菜,但几乎见不到尾菜被乱丢乱倒的现象,环境整洁了,空气也好了。”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甘肃武山:尾菜处理变废为宝成田间明星”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70907/55186.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