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从“农科城”杨凌看未来春耕生产新图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4-02  来源:农业科技报  浏览次数:81981
内容摘要:被誉为中国农科城的杨凌是我国第一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拥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等一批农业科教单位,有60
      被誉为中国“农科城”的杨凌是我国第一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拥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等一批农业科教单位,有60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研发平台,聚集了70多个学科、近6000名农业科教人员。这里透着农业供给侧改革气息的“别样春耕”,可以折射出我国未来春耕生产的新图景。核心提示:“清明前后,点瓜种豆”。随着清明节临近,记者在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田间地头看到,现代化大棚此起彼伏,众多职业农民在大棚内躬身劳作,一派繁忙的春耕景象。

现代化大棚透出蹝慧农业蹞光

走在杨凌的田间地头,举目四望,鳞次栉比的现代化大棚取代了传统的大片田地。在揉谷镇的一座新式现代化大棚里,中来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中来正在指导几位农民栽植瓜苗。

这座被农业科技武装起来的大棚充满现代气息:采用双层塑料覆膜技术,长两百米、宽二十米,高约七八米,使用面积达6亩,比传统大棚大好几倍;为增加采光面,大棚采用不对称设计,南半面要比北半面宽三四米;大棚顶部,物联网“天眼”已安装调试到位;地面上,数千个“有机枕”整齐排列,自动化滴灌胶管穿“枕”而过;大棚外侧,铺设着海绵节水系统。有着多年大棚种植经验的村民王中来说,大棚里的瓜种没播在地里,而是着床在地上的“有机枕”里。这种“有机枕”外形像枕头,里面填装的是由多种生态肥料配比而成的土壤。它不但能满足作物生长的所需营养,而且通过物理隔离,杜绝了农药残留。

“有机枕”的发明人是杨凌有名的农业“土专家”马新世。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这样的大棚可以放“有机枕”5200个,一个枕两棵瓜苗,可以结瓜20斤,按现在的价格可以卖到100元。除掉每枕5元的成本和人工费用,一个大棚一年的收入在50万左右,两年就可以收回大棚投资,而一个大棚的使用年限至少在十年以上。“关键是,这种栽植方式能够解决土地‘连作障碍’,可用到一些土壤条件不好的地方,对提高农民收入有好处。”从种大田、铺地膜,到垒起土坯墙建简易大棚;从前几年的单拱单膜大棚,再到现在的大跨度双拱双膜智能温室大棚,经历了设施农业发展全过程的马新世认为,科技元素和农业供给侧改革新要求,正在促使设施农业向更环保、更具智慧的方向转变。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从“农科城”杨凌看未来春耕生产新图景”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70402/53647.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