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如何才能扭转国内大豆产品普遍不景气的僵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6-13  来源:今日头条  浏览次数:82407
内容摘要:  近几日乡土有关注到,近年来国内高粱、大豆的种植面积和产量连续下降。而在大豆市场对外出口赖度日益上涨的趋势下,国内的大
   近几日“乡土”有关注到,近年来国内高粱、大豆的种植面积和产量连续下降。而在大豆市场对外出口赖度日益上涨的趋势下,国内的大豆蛋白质加工企业却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在国际大豆市场上终于树立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不仅实现了在本土的大豆蛋白质的自给自足,而且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也占据了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市场份额,在国际上树立起了中国大豆的良好品牌形式,对中国制造的大豆产业振兴开拓了一条新的道路。

 大豆蛋白质是优质的植物蛋白资源,其每100克大豆当中就富含蛋白质40克左右,是玉米的4.2倍、小麦的3.6倍、大米的5倍、猪肉的3倍、牛肉的2倍..而随着目前国内生活水平的日渐提升,人民对生活质量及营养价值的观念转变。以大豆蛋白质制品补充蛋白的方式,已经逐渐的被人民所接受,而在美国、阿根廷、巴西,中国和印度等世界5大豆制品生产之地中,中国生产的大豆以非转基因、高蛋白及其高可试用性的优势,在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世界各国市场而畅销,其产量和消费量在当前世界上的大豆市场中也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大豆也因其高营养价值在国际当中也是高国际化的农产品,当前的国内市场,只有认识到国产大豆的优势,我们才能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乡土”据悉,在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副会长登高先生接受某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十五个年头,国产大豆在完全开放市场的情况下,积极的融入国际市场,充分发挥国产品种、食品文化和资源优势,走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独特食品加工道路。

目前在国际大豆市场上,大豆已经形成了以食品豆和饲料豆两种豆类为主的豆类市场及价格。国外的大豆主要满足饲用豆的需要,而国产大豆仍然是使用大豆的主体;国产大豆的价格已经逐渐摆脱了国家交易所大豆价格的影响,国产豆的价格比进口豆的价格每吨高出800元至1000元,豆油每吨高1500元至2000元。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的优势已经在价格上有所体现了。

而虽然国产大豆蛋白在国际市场上拥有如此高的竞争优势,却仍然无法掩饰国内大豆产品普遍不景气的现状,倒闭的大豆加工厂数量仍然在逐年增加或停产。开工率仍旧不足20%至30%,行业仍然处于严重亏损状态。而这,也是“乡土”今天为什么发出这边文章的初衷。在国际市场上拥有如初良好的前景下,国内却仍然不断有农民种植户却不断发出量产品收成及收入连年下降。而国内企业仍然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真的是非常的痛心!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才能扭转当前局势?

“乡土”认为,大豆深加工的企业是目前国产大豆的主要需求方,只有国内企业能够得到真正的长足发展,才能实现大豆产品链的供需平衡,大豆产业才能得到恢复性的发展,而目前四大粮商有成熟的产业体系为进口转基因大豆提供产业支撑,我国也应该发展非转基因大豆深加工产业体系,为国产大豆提供产业支持。

而国家也应该扶持非转基因大豆加工的企业,规范市场竞争,净化和优化产能。更多的引导大豆产业走上健康、良性、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好官方的感觉)而犹如本文开头“乡土”所说,目前大豆的种植面积连年下降,直接导致年均产量成倍下滑,是影响国产大豆发展的极为重要的因素。

大豆,玉米是关联度非常高的两种农作物,而国内大豆产量连续七年的下降,玉米产量连续十年的正常都属超常规的发展。今年国家推出农业供给侧改革,就意在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恢复推广玉米与大豆的轮作制度,这就是从根本实际上出发来解决大豆的问题。两种不可或缺的食品,又同时为饲料供应的主要原料,轮作的优良制度,必须着眼长远的发展,不仅调整现有产业政策,更要从大局观出发,认识到国产大豆是满足国内小康生活营养健康需求的必需品,所以必须把把国产大豆作为优质粮食或食品看待,而不能排除在粮食作物之外。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如何才能扭转国内大豆产品普遍不景气的僵局?”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60613/51586.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