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互联网+农业”将成为农民备耕生产的好参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4-26  来源:黑龙江日报  浏览次数:81635
内容摘要:  互联网+农业渐渐成为农民备耕生产的好参谋,省事省力;忧的是,以往农民从传统渠道选购农资尚且有假,网购的农资如何保真?春种
   “互联网+农业”渐渐成为农民备耕生产的好参谋,省事省力;忧的是,以往农民从传统渠道选购农资尚且有假,网购的农资如何保真?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粮。农民付出辛勤的劳作,为了就是丰收的喜悦。从传统的农资信息网站,到传统农资企业开办电商平台,“互联网+农资”的电商平台日渐增多,一贯善于及时发现机遇的互联网行业几年前便开始有所行动,如今“互联网+农资”的部分领域甚至已呈现了“红海”迹象。可是,当我们随手打开网上一些经营种子、化肥和农药的网店时也会发现,许多店家却是“零成交”,就是在某种子企业创建的云农场平台上,在创建之初也并没有把种子作为核心业务,而是把重心放在了其他附属农资销售上,且主要的交易是在线下完成的。

 此前,“农民日报·现代种业”微信公众平台的用户调查显示,34%的受调查者在购买农资时把电商作为比价工具,27%会通过电商购买。另外,有21%选择了观望,还有15%选择了根本不考虑电商购买。在购买种子渠道的调查中,只有13%选择了在网上购买,其余全部为传统渠道,其中县乡经销商占50%,厂家直供占16%。由此可见,多数农民对网络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仍存在很大的戒心。

网购农资有许多优势不可否认,但其中也不乏有假冒伪劣的农资产品充斥,这些假冒农资产品往往以极高的性价比,夸大宣传农资产品的功效,吸引农民的眼球。而许多农民对网购农资还不熟悉,鉴别能力较差,甚至有个别人怀有贪小便宜的心理,很容易落入网络欺诈的陷阱。网购农资不像购买一件衣服,一盒小食品那样简单,实在觉得质量不合格,丢掉算了。农民购买来的种子化肥等,是农民辛勤耕耘的希望,一旦购得假冒伪劣种子化肥等,不仅难以挽回经济损失,还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害。一方面,农民在网购农资时自身要学会甄别,就像以往在实体店购买农资时也得货比三家一样,多咨询网络专家后再进行网购。另一方面,关于网络农资售假急需有人层层把关。

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民网购农资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网购农资的安全交易意识,提高对农资产品的鉴别能力,让农民习惯网购,并在网购中尽量避免损失,更要严打网络兜售假农资现象,对售假者应施以严刑峻法,以儆效尤。随着国家不断对互联网上交易平台的严控和监管,相信电商平台逐渐会规范起来,“互联网+农业”也将真正成为农民备耕生产的好参谋。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互联网+农业”将成为农民备耕生产的好参谋”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60426/51127.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