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正文

制定东北地区玉米促早熟保秋粮技术指导意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8-24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3453
内容摘要:  今年东北地区玉米播种期间遭遇干旱、倒春寒等不利天气,大部分地区播期较常年偏晚5-7天。7月以来大部分地区遭遇持续干旱,降
   今年东北地区玉米播种期间遭遇干旱、倒春寒等不利天气,大部分地区播期较常年偏晚5-7天。7月以来大部分地区遭遇持续干旱,降水较常年普遍偏少,玉米抽雄吐丝期总体较常年晚5天左右,整体生育进程延后,目前东北地区玉米正值籽粒灌浆期。考虑到今年厄尔尼诺偏重发生影响,东北地区可能遭遇秋旱和初霜冻提前,农业部组织专家进行会商,制定东北地区玉米促早熟保秋粮技术指导意见,切实加强田间管理,确保实现颗粒归仓。

一是因地制宜抗秋旱。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针对各地受旱程度,指导农民科学节水抗旱。条件较好地区可采用滴灌、喷灌、微喷、小白龙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措施;条件相对较差地区采用错时垄灌、隔垄交替灌等节水灌溉方法,有效减少用水量及成本,做到应浇尽浇,努力将干旱影响降至最低。

二是统筹防治病虫害。在厄尔尼诺年,不确定的极端天气易引起病害、虫害、早衰等灾害发生,要提早做好玉米生育后期病虫害的动态监测及灾害预报预警工作,储备好药械等相关物资,采取化防和生防相结合,实行统防统治、群防群治,有效防治二代粘虫、蚜虫、红蜘蛛等爆发危害。

三是加强田管促早熟。对受干旱影响导致发育延迟的地块,结合灌水适时适量追施速效氮肥促进籽粒灌浆,氮肥要深施或施后覆土,防止因高温产生肥害;生长后期通过放秋垄、拔大草等措施,减少对水分的竞争;通过割空株、打底叶、站秆扒皮晾晒,提高通风透光能力,减轻病害侵染,减少养分消耗,促进灌浆;采取叶面喷肥或增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加快籽粒灌浆成熟。

四是多措并举防早霜。持续高温干旱造成玉米生长发育延迟,晚熟品种和低洼地块要注意防范早霜侵袭。密切关注气象部门预警信息,在霜冻出现前两天傍晚灌水,增加土壤水分,提高近地层气温;抓住重点时段,在上风口放置谷壳、秸秆、杂草、锯末等,待零度以下冷空气到达前并点燃熏蒸,或于田间向北面设置防风障等措施,提高局部环境温度,减少低温霜冻危害。

五是适时机收保丰收。在早霜来临前适当延迟玉米收获时间,以延长籽粒有效灌浆时间,加速果穗和籽粒脱水,降低籽粒含水量,提高玉米产量和籽粒品质。待苞叶干枯、黑层出现、籽粒乳线消失时进行收获。视品种特性及后期晾晒条件推广机械摘棒与籽粒机收,同时将秸秆粉碎还田。收货后避免大堆堆放,勤翻晾,采取上栈子或码趟子等方式储藏,防止湿度温度内积导致霉变发生。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刘顺意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制定东北地区玉米促早熟保秋粮技术指导意见”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50824/35198.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