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技术 » 渔业养殖 » 正文

珍贵鱼种如何端上餐桌(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2-10  浏览次数:834070
内容摘要:抚仙湖抗浪鱼、滇池金线鲃、西畴金线鲃等多种在云南省赫赫有名且价值不菲的土著鱼因环境破坏、过度捕捞等因素一度濒临灭绝,在近
             抚仙湖抗浪鱼、滇池金线鲃、西畴金线鲃等多种在云南省赫赫有名且价值不菲的“土著鱼”因环境破坏、过度捕捞等因素一度濒临灭绝,在近年来云南各级科技部门加大人工培育科研力度,民间资本投入实现技术转化之后,这些濒危“土著鱼”实现了规模化养殖,不仅为人工增殖放流提供了条件,还大量走向了市民的餐桌。

抗浪鱼

抗浪鱼
 

      近日,在云南宜良一家水产公司300余亩的水产养殖基地中,人工养殖近的4年抗浪鱼进入丰产期,成鱼产量预计能达到8吨。这种鱼原名鱇浪白鱼,个体虽小,但肉味鲜美。由于捕捞过度,并且人工养殖困难,抗浪鱼曾“一鱼难求”,价格也走上了“天价”。为了保护该鱼种,2002年抗浪鱼被列入《云南省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名录》。

QQ图片20150210104822

  滇池金线鲃

       经过技术攻关,水产技术部门2006年成功掌握抗浪鱼人工繁殖技术,抗浪鱼人工繁殖、池塘人工养殖获得成功。并在云南澄江、江川、宜良等地推广养殖,记者从宜良县农业局了解到,仅宜良县的抗浪鱼产量便能达到10余吨。

  据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专家介绍,虽然人工繁殖成功,但并不意味着濒危鱼种“脱濒”。下一步还将进行鱼类人工增殖放流,并恢复和重建土著鱼类的栖息环境、消除或减轻土著鱼类的致危因子,实现土著鱼类野外种群的复壮与自我繁衍,才能使土著鱼类免于灭绝。

西畴金线鲃

  据了解,除了抗浪鱼,云南省在开展云南倒刺鲃、抚仙四须鲃、滇池金线鲃、西畴金线鲃等其他土著鱼类的人工增殖放流。这些工作在优化水体生物种群结构、保持物种多样性,改善饵料生物水平、维持生态平衡,净化水质、维护渔业水域环境,形成区域渔场、减轻水域捕捞压力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时,云南通过“科研单位+公司+农户”的模式,不仅让土著鱼类得到有效保护,并通过企业将科研成果进行转化与应用,实现土著鱼类规模化生产,带动当地群众参与,减轻对野生资源的依赖与过度开发。目前,不少珍贵的养殖鱼种已经逐渐走向当地市民餐桌。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王梦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珍贵鱼种如何端上餐桌(图)”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50210/33548.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