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农致富 » 致富资讯 » 正文

包头:将小草莓发展成大产业(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2-06  来源:中国农村网  浏览次数:81948
内容摘要:小小的草莓背后是一盘大大的产业棋局。从2007年包头市引入草莓产业到2010年逐渐走向规模化发展,包头市草莓产业一直以农业观光、
      小小的草莓背后是一盘大大的产业棋局。从2007年包头市引入草莓产业到2010年逐渐走向规模化发展,包头市草莓产业一直以农业观光、采摘为主,走少而精的贵族路线。能否降低身价,让高品质的草莓满足市场需求,让包头草莓真正成为规模化发展的大产业,业内正在进行尝试和思考。

thumb_395_290_1423100115461

包头市草莓又添新品种

又到草莓采摘季,近日,在九原区哈林格尔信步闲庭休闲园,不少市民带着孩子来体验农家生活的乐趣。“这个草莓怎么这么甜?真好吃!”有的市民发现了今年草莓的不同之处。“这是今年我们引进的新品种京桃香,味道格外好。”工作人员说。

京桃香这个品种来头不小。它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培育出的新品种,因果实中带着因独特的黄桃香味儿备受推崇。2013年被包头市引进试种植之后,曾作为包头市精选的草莓参加了中国第九届草莓文化节暨中国精品草莓擂台赛,荣获一等奖。不过,获奖后,这个新品种仍处在试验阶段,种植面积小,2014年,大多数市民对这种品质超优的草莓,仍是只闻其名。今年,新品草莓已经从试验阶段走向示范阶段,除了最先引进品种的九原区乌兰计,京桃香、京承香、京藏香、京怡香这几个当年在草莓文化节广受赞誉的四个品种也进入了信步闲庭休闲园,供市民采摘尝鲜。至此,虽然没有大规模面市,但市民总算可以尝鲜,荣获大奖的“贵族草莓”终于飞入寻常百姓家。

高产高质奠定产业化基础

包头市农业推广站副站长时飚表示,引进京桃香新品种,不仅是为了提升本地草莓的品质,还为了更好地抗病高产。解决了产量、成本的问题,本地才有可能实现草莓的规模化、产业化。


    现在在本地市场,采摘草莓的价格为每斤六七十元,有的采摘园的采摘价格甚至达到85元/斤。进入超市后,每盒售价二三十元。比起高价的本地草莓,每斤10元-15元的外地草莓则以价取胜。“虽然本地草莓在品质上远超外地草莓,但价格确实处于劣势。平时由于错位经营影响不大,但在暖冬期,这样的情况确实影响销量。”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由于今年暖冬,原本计划分期成熟的草莓成熟期集中在了这段时间,该拉开的战线没有拉开,导致今年草莓销量不及往年,又因为规模化程度不够,成本降不下来,无法打价格战,今年本地草莓遭遇尴尬。面对这种状况,产业化构想再次被业内人士提起。

小草莓如何做起大市场

事实上,产业化构想并不是今年的新想法,包头市业内人士也早做过这方面的思考和准备。据估算,现在,包头市的草莓种植面积不超过500亩,不能满足本地市场的需求,市场上的草莓大多数来自山东等地。如何提高产量、扩大规模,满足本地市场,甚至进军外地市场,一直是包头市业内人士追求的目标。要实现这个远大理想,产业化发展势在必行。

包头市农业推广站副站长时飚表示,要想实现产业化,首先要引进新品种。以往草莓的品种繁杂,在产量、品质、病虫害等方面都有很多问题。要引进新品种,为产业化奠定基础。包头市从2013年开始引进抗病、高产的京桃香等四个品种,经过试验,今年已经进入示范阶段,如果可以,明年就能大面积推广。接着,还需要在种植技术、科技化等方面提升。“同一个品种的草莓,外地亩产能达到5000斤,包头市亩产在2000斤到3000斤之间,这和技术应用不到位有关,下一步,我们要把新技术的营运配套上来。”时飚说。据了解,农牧局可能还要举办一次关于草莓的研讨会,把技术人员、企业负责人、种植户组织起来,进行交流、研究把包头小草莓做成大产业的可行性。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王梦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包头:将小草莓发展成大产业(图)”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50206/33447.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