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高龄农民”难以对接现代科技 劳力“断代之忧”已非常急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1-23  来源:中国农村网  浏览次数:81547
内容摘要:  在重庆一些区县,有不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雇用的务农劳力大多超过60岁。当前,农业劳动力的供给结构正由十几年前的50岁上下为

  在重庆一些区县,有不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雇用的务农劳力大多超过60岁。当前,农业劳动力的供给结构正由十几年前的50岁上下为主向60岁以上的“高龄农民”过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遭遇“高龄农民”的种种尴尬事,折射出农村劳动力加速老化,劳力“断代之忧”已非常急迫。

  “一次工伤半年利润泡汤”

  在南川区河图乡长坪村,畔园猕猴桃种植合作社理事长王伟给记者拿出两件“新鲜物”,一件是农民土地入股的股权证,另一件则是血压计。

  这家合作社流转了800多亩土地,雇用的农民平均年龄65岁以上,年纪最大的81岁。“在30多个‘高龄农民’中,患有高血压的就有七八个。因为怕出事,我们专门买来血压计,定期给农民量血压,下地前也要量。”王伟叹气道,“虽然合作社让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可还是留不住年轻人的心啊!”

  “高龄农民”务农工伤事故时有发生,也让不少农业大户“很受伤”。开县临江镇明月村农民孙昌武流转900多亩土地种粮,农忙时节,雇用的全是65岁以上的老人干活。“夏季给水稻喷农药、做田间管理时,要反复叮嘱他们:干不动了,可以找阴凉的地方,‘想耍就耍’。不然中暑了,我可承担不起。”孙昌武说,“2013年一个70多岁的农民下地除草时,盆骨粉碎性骨折,医药费花了4多万元。‘吃掉’了我一年租地种粮将近一半的利润。”

  “高龄农民”难以对接现代科技

  大量留守农村的“高龄农民”务农,还暴露了3个问题:一是农业生产进度时常受到影响,影响产量;二是传统精耕细作逐渐被“懒人农业”所取代;三是务农农民年龄大,知识水平有限,农业生产新技术、新设备推广难。

  从2006年以来,合川区农机部门每年都会在春耕前后向农民推广精量播种、中耕锄草、水稻牵绳定距调栽等农业新技术。以精量播种为例,这种作物播种方法使个体发育更加良好,能实现高产。但在推广时,不少“高龄农民”告诉技术员,即便有了这项技术,插秧还是得“弯腰抬背”“又脏又累”。就为一亩地增产三四十斤粮食,费这么大力气,划不来!

  在一些村社,由于劳动力短缺,“高龄农民”务农导致产量下降。綦江区赶水镇铁石垭村村委会主任周庭忠说,全村有上千亩水田,过去水稻亩产千斤以上,现在已经降到700多斤。在2组110多户农民中,有30%左右口粮不足,需要买粮吃。村民江宗志一家5口全靠买粮,每年超过1500斤。

  农业劳动力呈现“断代之忧”

  1996年第一次农业普查时,我国50岁以上的农业从业人员比重为18.1%,第二次农业普查时上升至32.5%,10年上升了14.4个百分点。照此趋势,到2016年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我国农业劳动力中50岁以上的从业人员所占比重可能超过50%。

  一个深层次问题是,务农劳力有“断代之忧”:二三十岁的农民绝大多数不会种地,也不愿种地;四五十岁的农民愿意出外打工;农村务农大多都是60岁以上的“高龄农民”。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尚未培育成熟、壮大,务农劳力萎缩的问题却已摆在面前。

  “5年之后,等这批人干不动了,这些土地留给谁来种呢?谁来给城里人生产粮食?”年近65岁的孙昌武连续多年获评全国种粮标兵,他给自己划定的退休年龄是70岁。他很担心找不到“接班人”。他说:“种地是门技术活,要懂得什么种子是良种,什么植保更有效,一块田配备什么类型的旋耕机更合适,这门功夫没个几年可不成!”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高小生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高龄农民”难以对接现代科技 劳力“断代之忧”已非常急迫”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50123/33226.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