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中国进口谷物和谷物粉156万吨比上月多26万吨 纯属市场行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8-19  浏览次数:81085
内容摘要:今年夏粮丰收,图为在河北南皮县西五拨村渤海粮仓核心示范区,一位农民在展示收获的小麦。 牟 宇摄 今年中国粮食进口有较大增长。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小麦为首的谷物进口量大幅提速,前7个月谷物进口同比激增80.7%。这引起国内外对中国粮食安全问

  

 

  今年夏粮丰收,图为在河北南皮县西五拨村“渤海粮仓”核心示范区,一位农民在展示收获的小麦。 牟 宇摄

  今年中国粮食进口有较大增长。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小麦为首的谷物进口量大幅提速,前7个月谷物进口同比激增80.7%。这引起国内外对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担忧。对此,专家指出,中国粮食储备充足,进口谷物增长是因为国际市场价格低于国内市场价格,并非是粮食缺口加大。

  谷物进口同比增八成

  今年以来,中国谷物进口特别是小麦进口明显提速。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包括小麦、大米、玉米在内的我国谷物进口量较去年同期增长80%。另据统计,7月,中国进口谷物和谷物粉156万吨,比上月多26万吨。

  中国是产粮大国,为何还要大量进口粮食?对此,海关总署分析认为,一是国内需求旺盛;二是国际市场农产品[0.19% 资金 研报]价格处于低位。

  据悉,去年11月以来,小麦国内市场价格已连续9个月高于进口到岸税后价格。目前国际小麦离岸价加上各种费用到境后,比国产小麦市价便宜10%左右。

  从2010年起,中国粮食价格开始高于国际市场离岸价。国内外差价使国内企业加大了粮食进口量。专家指出,根据市场差价适量进口粮食,可以调剂国内余缺,也顺应了农产品贸易国际化的大趋势。

  “除了国内外粮价倒挂因素之外,品种调剂方面的需求增加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粮食贸易问题研究员程国强指出,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从国外适量进口“强筋、弱筋”小麦来满足加工面包、蛋糕和高品质食品的需求明显高涨。

  夏粮连年增收储备充足

  事实上,目前中国粮食丰收,仓廪充实。2013年中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连增,包括谷物和大豆在内的全年粮食产量突破6亿吨,再创历史新高。2014年中国夏粮实现“十一连增”,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4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3660万吨,比上年增加475万吨,增长3.6%。

  从粮食库存看,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透露,截至2013年底,我国拥有遍布城乡的各类粮食仓储企业1.9万个,仓容总量超过3亿吨,比新中国成立之初增长了100倍。

  “目前国内玉米和水稻库存是历史上最多的时期,库存的个别品种甚至达60%-70%,粮仓里的粮食够全国人民吃半年以上。这样的库存储备,说明我国整个粮食安全形势处在比较好的时期。”程国强说。

  新湖期货研究所副所长时岩认为,把谷物进口大增简单与粮食安全的忧虑联系起来是比较夸张的。政府的粮食库存目前比较充裕,现在政府考虑的短期问题可能不是粮食安全,而是如何让市场消化储备。

  粮食收储政策需调整

  当初为保护农民利益而建立的收储制度,在实行了差不多10年之后,在稳定市场,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同时,也造成了当今粮食库存增多和境内外粮食差价大的遗留问题。

  社科院农发所研究员李国祥介绍,收储政策的初衷是考虑到当年国内小麦价格低于国外价格,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不高,加之粮食价格如果没有政府调控,市场和农民的预期得不到保证,极易引发低价时抛售和高价时惜售的情况。

  收储制度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抬高了国内谷物价格,加大了粮食库存。据报道,去年中储粮收购了近9000万吨粮食,但大量托市收购的粮食由于价高卖不出去,粮食加工企业缺乏兴趣,只能堆放在仓库中,中储粮仓容吃紧。

  一边是粮食进口量扩大,一边是国内库存难以消化,新的两难局面亟须管理层予以解决。业内人士指出,要加快农业保护政策的改革力度,尽快调整粮食收储政策,理顺粮食价格机制。农业部贸促中心主任倪洪兴说,目前粮食库存已难以消化,随着国内外价差进一步拉大,临时收储政策将难以持续,未来将做调整,强化企业作用。

  有关专家建议,解决国内外粮食价格的倒挂,一方面要形成粮食价格由市场决定的机制,国家不再干预粮食价格,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促进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平衡。另一方面,要通过推动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经营规模扩大等方式,尽可能放缓国内农业生产成本的上涨速度,保持国内稻谷和小麦生产的比较优势。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中国进口谷物和谷物粉156万吨比上月多26万吨 纯属市场行为”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40819/31918.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