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政策法规 » 政策解读 » 正文

打造现代农村和田园城市的融合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0-18  浏览次数:82504

  ——河北省廊坊市委书记赵世洪统筹城乡发展一席谈

  党的十八大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吹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锋号角。河北省廊坊市紧邻京津两大国际都市,近年来,推进全面小康建设,特别是在城乡统筹发展方面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产生了较好的效果。日前,本报记者就此专访了廊坊市委书记赵世洪。

  记者:廊坊总的奋斗目标是“两个率先”,即在全省率先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现在,廊坊的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全省第一,农民人均纯收入位列全省第二。但尽管如此,廊坊发展的短板和弱项还在农村农业,如何确保“两个率先”目标的实现,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请介绍一下廊坊的做法。

  赵世洪:党的十八大提出在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廊坊的目标是在2017年实现这一目标,走在河北省前列。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实现目标,必须强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为什么城和乡必须统筹发展?这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由于资金等问题制约,农村不与城市统筹就不能再发展了;由于土地等要素的制约,城市不与农村统筹也不能再发展了。这两个“不能再”是客观制约更是内在动力,深刻而强烈地推动我们再进一步,把城和乡的问题联动解决。

  分析廊坊的优势与特点,我们提出廊坊的发展潜力在农村,发展的空间也在农村。只有充分挖掘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力,开拓农村市场、活跃乡村经济,才能推进全市整体更好更快发展。

  城乡统筹的本质是以城乡发展双赢为目的,推动有益要素双向无障碍流动,构建一个有机的、城乡经济社会良性互动的发展体系。

  其重点是把城和乡的要素统筹互动起来,把城市的有益要素引入乡村。具体说就是把城市的经营理念、生产方式、管理模式、社会福利、公共服务、公共设施、产业化园区、资金、人才引入农村;把乡村的要素引入城镇,则是充分利用乡村的土地和人口资源,拓展城市发展平台,破解城市发展制约,把乡村的生态环境、低密度的生态空间以及田园化的风光引入城市,使钢筋水泥构建的城镇变成绿色、生态、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生命体。

  城乡统筹要坚持“两提高、两减少”。“两提高”就是提高土地产出率、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这两项要能支撑新农村建设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良性循环。“两减少”就是减少农民、减少传统农民。以强大的工业和城市为依托,使应该变成城里人的变成城里人,传统农民的减少可以使劳动力价值提高,可以节约出土地;同时引导培育剩下的农民,使其与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农业业态相适应,变成现代农民。

  城乡统筹不是城乡一样化,要通过城乡之间有益要素结合,使城乡分工互补、共同发展。把城镇要素引入农村不是把乡村变成城镇,而是使乡村像现代乡村;把乡村要素引入城市也不是把城市变成乡村,是要使城市像田园城市。

  城乡统筹发展,农民权益是重点。要充分保护农民的权益,因为在乡农民、进城农民毕竟是弱势群体;全面发展是目标。要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为基础,实现城乡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现代产业是保障。新农村建设一定要有产业支撑和收益。

  城乡统筹发展不是简单地“赶”农民上楼。首先要有一个城乡统筹的规划,有些乡村具有很深厚的文化承载,有文化标志性的东西,不能因为经济性的原因把它拆了。同时,农民上楼以后不能没有产业,上楼后的日子应该越来越好才行。因此城乡统筹要做好科学的规划,从产业的维度、经济的维度、社会的维度、文化的维度,加以综合考量。

  城乡统筹发展,要遵循规模经济原理。新民居建设,农民上楼要有规模,这样很多公共基础设施才能进得去。对于廊坊这片区域,如果真把村里的公共设施建好了,对人口有很强的吸纳作用,在交通发达、公共服务设施齐备的情况下,很多在城里务工的人、住在城里的人,就有可能选择住在村里。他们不愿住在村里边的原因,是因为村里的公共服务设施太差。在当前城市服务设施很充足的情况下,投入的边际效率递减是不可避免的,而在农村则会相反,投入不多,改善却很多。

  作为党委政府,一定要当好城乡统筹的推手。各级党委政府对公共性的投入、公共性的一些政策要制定和推动,不能只是简单给点儿钱,搞点转移支付。政策支持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要使乡村的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形成自循环。农村基础设施好了以后,农村的人才就会回来,这样复杂的农业生产组织问题,比如技术的组织,合作性的组织,就有了人才支撑,就会产生可观的效益。

  • 上一页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打造现代农村和田园城市的融合体”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31018/27628.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