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政策法规 » 政策解读 » 正文

创新理念攻坚克难 促进土地科学有效流转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9-17  浏览次数:82309

  ---店头镇土地流转典型材料

  中国兴农网9月10日讯 临沭县店头镇辖25个行政村,1个社区,4个居委会,5.1万人,耕地8.3万亩。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支持下,我们解放思想,大胆实践,积极推进土地科学有效流转。目前,全镇共流转土地1.3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6 %。通过流转,实现了土地高效经营,农民持续增收。

  近年来,店头镇遵循“坚持条件,积极引导,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大胆探索,形式多样,逐步规范,不断完善”的工作方针,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土地流转呈现出流转规模日趋扩大化、流转主体日趋多元化、流转效益日趋综合化等特点,为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扩大农业规模经营,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一是实现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通过土地流转,解决了农村有人无地种和有地无人种的矛盾;二是探索了农村经营机制改革的新途径。土地按照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进行优化配置,面向市场生产优质、短缺、适销农产品,提高农产品商品率,较好地解决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促进了农民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意识的转变,推动了农村社会进步;三是有效地增加了农业投入。农村专业大户、城市工商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参与农业规模经营,促进了二、三产业向农业渗透,有效地增加了农业投入,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效益,形成了土地利用的良性循环;四是提高了农业的比较效益。土地经营权向大户、农业企业集聚,建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花卉苗木基地,实现了社会化大生产,提高了农业比较效益。集中经营土地的亩产值比未集中的平均高2倍以上,建成的特色项目区收益高达每亩2000-3000元;五是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农户承包地流转给农业业主或龙头企业,农户可以获得稳定的租金收入,避免了土地撂荒,解决了外出农户的后顾之忧。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加强引导激励,推进土地流转

  在推行土地流转过程中,遇到了农民认识不高、连片经营难推进、流转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我们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一是对比算帐引导。耐心帮助农民算清两个帐。对于转出方来讲,集中流转土地每亩收入1000元,比自己经营一年小麦的纯收入高出近200元,而且是零风险。另外还有不低的劳动务工收入。对承租方来讲,流转土地发展苗木生产,效益是种植小麦的40多倍,怎么算都不吃亏。通过两头算帐,在利益上达成了一致,能够实现“双赢”,得到了农户的初步认可。二是干部带头引领。在广大农民还不太认可的情况下,我们发动镇村两级干部做典型、当标杆,领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目前,全镇60%的镇干部和村干部都参与到土地流转中来,带头建起了蔬菜大棚、苗木基地,较好地发挥了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了土地流转升温加速。三是政策扶持激励,把握政策原则。严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农民群众意愿,在促进土地流转中切实转变思想、加强引导、注重管理、创新服务,以政策为准绳,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投入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优质率为主要目标,牢牢把握政策原则。一是坚持“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尊重农户在土地使用权流转中的意愿,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操作,充分体现有偿使用原则,不搞强迫命令等违反农民意愿的硬性流转;二是坚持“集中、连片、规模”的原则。土地流转实行相对集中,实行集中连片,规模开发,集约经营,发挥规模经营效应;三是坚持“指导、管理、规范”的原则。加强对土地流转各个环节的管理指导,保障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规范、有序进行。

  • 上一页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创新理念攻坚克难 促进土地科学有效流转”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30917/26834.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