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技术 » 渔业养殖 » 正文

灾后畜牧业生产自救技术措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8-29  浏览次数:81876
    (一)及时修复建设畜禽圈舍
    首先要尽快疏通养殖场的排水通道,排除畜舍内外的积水,以减少蚊虫滋生。及时修复、加固破损的畜舍。如重新建场,畜禽圈舍应建在远离村庄、交通方便、地势高燥和没有污染物污染的地方,圈舍四周应挖排水沟,以减少洪涝灾害时对畜禽生产的危害。
    (二)搞好畜舍及环境的消毒
    及时清除畜禽圈舍及周边溺死的动物尸体、洪水退去后留下的污泥、粪尿及杂物等。对过水地带畜禽生产场所及周边环境、生产工具进行全面彻底地冲洗,冲洗干净后再进行消毒。死亡畜禽的尸体要进行深埋等无害化处理。清扫后的粪便及污物、杂物等要进行堆积发酵,利用生物热进行消毒处理。要加强通风换气,待舍内清洁干燥后,方可转入畜禽。畜禽转入后,要定期开展杀蚊灭蝇及灭鼠工作,以减少通过蚊虫、老鼠等传播疫病的机会
    (三)调整畜禽存栏结构
    对低龄、体弱、伤残、病情严重的受淹畜禽要及时淘汰,降低饲养成本。商品畜禽达到出栏标准的要尽快出栏,降低饲养密度。应从无动物疫病区调入畜禽,做好灾后畜禽补栏补养工作。鼓励转变生产方式,按标准化的要求,发展适度规模养殖。
    (四)确保畜禽饲料的安全
    加强对灾后饲料的管理,防止霉变饲料对畜禽造成危害。在饲料中加入防霉剂,并将饲料保存在空气流通、清洁干燥的地方,抑制霉菌生长。因洪涝而造成的霉变饲料不能直接饲喂畜禽,以防引发畜禽霉菌病及霉菌毒素中毒。
    (五)加强畜禽饲养管理
    经历了水灾恶劣环境的畜禽,体质下降。在灾后高温高湿的饲养条件下,容易感染发病。因此务必要加强畜禽舍的通风换气,及时更换垫草等,保持畜禽舍干燥卫生,并适时予以降温,给畜禽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要根据畜禽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供给营养全面的饲料,适当增喂一些多维、电解质及免疫增强剂等。饲料要少添勤喂,避免发霉。要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饮水中也可加入一些复合维生素,以增强机体抗应激能力和抵抗力。此外,在疫病高发期还要在饲料中添加抗菌素和抗病毒药物,以预防疫病发生。要加强畜禽监测与巡视,仔细观察畜禽活动状况,如有异常应尽快与兽医联系。
    (六)防止人畜共患病的发生
    要加强做好宣传工作,提高饲养人员自我保护的意识,要注意穿工作服(鞋、帽)上岗和养成勤洗手习惯,特别是发现伤口要及时处理及时医治,不可掉以轻心,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病死畜禽,防止感染疫病。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灾后畜牧业生产自救技术措施”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30829/25792.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