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 » 正文

李全胜:发挥比较优势 推动汝州经济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7-05  浏览次数:81258
内容摘要:新年伊始,寒意未消。由于河南两会的召开,中原大地却是春风吹拂,暖意融融。两会期间,河南省人大代表、中共汝州市委书记李全胜就如何发展县域经济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县域经济险中取胜 李全胜说,去年初,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汝州市传统的五大支柱产业

   新年伊始,寒意未消。由于河南“两会”的召开,中原大地却是春风吹拂,暖意融融。“两会”期间,河南省人大代表、中共汝州市委书记李全胜就如何发展县域经济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县域经济“险中取胜”

  李全胜说,去年初,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汝州市传统的五大支柱产业(能源、冶金、建材、食品、机械)有三大产业都受到严重冲击,如机械产业可影响GDP20亿元、能源(煤电)可影响GDP30亿元,外贸出口影响20亿元等。尤其是去年前两个季度,汝州经济一直处于滑坡地步。

  面对严峻考验,汝州市委、市政府坚持工业强市、项目带动战略不动摇,改造提升能源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冶金和建材五大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培育铝工业、陶瓷、电子、纺织服装和旅游五大新兴产业,努力构建煤—电、煤—焦—化工、煤—电—合金钢铸件、煤—电—建材、煤—电—铝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六大循环产业链。以“朝川模式”为代表的循环经济成为河南省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培育了天瑞集团、瑞平公司、巨龙淀粉、梦想饼干、明鑫科技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甚至数十亿元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天瑞集团还被评为全省民营科技企业50强。

  去年后两个季度,汝州经济有了较大回升。据初步预计,2009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完成235亿元,同比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9.0979亿元,增长19.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2亿元,增长2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146元,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11元,增长10%。这些数字和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李全胜说,在全国2005个县市竞争力评比中,汝州在第八届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中排第207位;在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中排第192位,比上一届上升15个位次,并首次进入全国200强县(市);在全国23个指标体系评比中居第55位,质量体系中居第47位,这些对汝州来说都是突破性的成就。

  目前,汝州已成为河南省最大的水泥、玉米淀粉、饼干生产基地,河南省重要的煤炭、电力、氢氧化铝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高速铁路无渣轨枕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铁路重载高速机车合金钢铸件生产基地以及世界知名的火车轮铸造基地。

  扩大内需促进县域经济新发展

  据李全胜介绍,汝州位于郑州、洛阳、平顶山、许昌、南阳五市交叉辐射地带,是中原城市群漯平洛经济隆起带的一个重要支撑点。焦柳铁路、周口地方铁路纵贯南北,并与陇海线、京广线连通;省道常付线横穿东西,207国道与省道侯饭线、庙洪线在境内交织;南(京)—洛(阳)高速、二(连浩特)—广(州)高速与焦(作)—桐(柏)高速在市区连接,并与周边的京珠、连霍高速公路直接毗连;周边的郑州国际机场、洛阳机场、南阳机场2小时内均可到达;汝州至山东日照海港码头5小时货可装箱。

  上世纪80年代,洛阳关林市场是豫西地区乃至河南省内最大的商品批发市场,后来由于洛阳城区改造搬迁,关林市场被拆关停,但豫西目前还没有一个辐射力较大的市场去替代。汝州离洛阳只有70公里,且处于洛阳东南交通的咽喉地位,汝州计划利用区位、交通优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将来取代关林批发市场的地位。据悉,总投资11亿元的中国汝州物流港等项目正在实施筹建。

  汝州地热资源奇特,温泉水温高达63℃,含有56种化学元素,可与法国皇家矿泉水相媲美。温泉镇建有河南省工人温泉疗养院、武侯池等多家温泉洗浴疗养机构。目前,总投资100多亿元的温泉医疗观光主体园区正在实施。

  近年来,汝州旅游产业初具规模。完成了《大红寨省级地质公园总体规划》修编,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风穴寺景区设施进一步完善,大红寨省级地质公园建成开园。此外,汝州怪坡文化苑景区被评为3A级景区。

  李全胜告诉记者,下一步汝州将加大投资力度,拉动内需,带动县域经济实现新突破,使汝州成为中原城市群漯平洛产业带的重要支撑点,成为河南省中西部具有较强吸引力和辐射力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李全胜:发挥比较优势 推动汝州经济发展”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30705/21792.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