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 » 正文

3D打印算不算第三次工业革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7-04  浏览次数:81422
内容摘要:最近,有媒体(挑头的是《经济学人》杂志)将3D打印技术喻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台湾鸿海董事长郭台铭对此持相反的看法,他还语出惊人说:如果真的是,那我的郭字倒过来写。 3D打印这个概念,最近一年来很热,特别是成为股市上曾经被热炒过的概念股之后,经常被

  最近,有媒体(挑头的是《经济学人》杂志)将3D打印技术喻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台湾鸿海董事长郭台铭对此持相反的看法,他还语出惊人说:“如果真的是,那我的"郭"字倒过来写。”

  3D打印这个概念,最近一年来很热,特别是成为股市上曾经被热炒过的概念股之后,经常被很多人挂在嘴边。然而,3D打印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很多人并不清楚。

  简单说,3D打印就是一种快速成型技术,用来方便快捷地制出模型,有点像过去铸造行业的“翻砂”工艺。翻砂就是拿砂土做成模子,把铁水倒进去,冷却以后,砂土模子去掉,剩下钢铁的铸件。如今不用砂土了,改用一个存在计算机里的程序文件;也不用铁水了,代之以一些金属粉末或者特殊的陶瓷、塑料。现在设计零件都是计算机辅助设计(简称CAD),可以生成一种3D打印文件,它可以像CT机做逐层扫描那样,来个“逐层打印”,那边的3D打印机就按照逐层打印的指令,把一层层打印出来的“文件”全部黏结粘贴在一起,叠加成型,一个立体的零件就被“打印”出来了。

  此前有报道说,中国在制造歼-20、歼-31等隐形五代战斗机时为什么进展这样神速?得益于3D打印技术。这是可以理解的过去要对一个新零件进行修改,就得重新画图纸、做模型,然后“车钳铣刨铸”一通忙活,费时费力费能源,做出来的零件还不一定精确,现在用3D打印技术,只需修改一下打印文件,一按键盘,3D打印机那边立刻就把零件做出来了,而且分毫不差,工作效率不可同日而语。

  如此看来,3D打印的原理十分简单,应用却十分广泛,可以广泛应用在珠宝、鞋类、工业设计、建筑、工程和施工、汽车、航空航天、牙科和医疗产业、教育、地理信息系统、土木工程、枪支制造等领域。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它的发展历史已经不算短了,19世纪末在美国就已出现了它的思想萌芽,虽然那时候还没发明计算机,但通过逐层贴片来制作模型的手艺已经有了。上世纪80年代,借助计算机的发展,它开始得到推广,但主要局限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直到进入21世纪,由于成本的大幅下降,它开始被用于直接制造产品。所以,有人说它是上上世纪的思想,上世纪的技术,本世纪的市场。

  那么,这项技术能不能算得上一次“工业革命”呢?仍然可以比照一下它的“老祖宗”翻砂铸造工艺,这项工艺已经有几千年历史了,也没听谁说过几千年前有过一次工业革命。

  郭台铭之所以反对将3D打印称为一次工业革命,主要理由有两条,一是说它无法大量生产形成商品,二是说它一摔就碎好看不好用,他举了电话的例子,可以造出来,但只能看不能用。不知道是郭董的表达有问题,还是记者的水平低,这两条有点不准确。3D打印已经可以批量生产一些商品了,而且现代的3D打印利用激光烧结等技术,完全可以做出强度很大、摔不坏、砸不烂的产品了。问题的关键是,3D打印制造出来的只能是零件,结构再复杂它也是一块死疙瘩,不能是活动的、组合起来的成品。还拿电话做例子,3D打印可以做出很漂亮的机壳,甚至可以做出每一个零件,而且可以做得很结实,但它们不组装在一起就不是一台能用的电话。

  最后再来看看“工业革命”是什么概念。前两次工业革命大家已经很熟悉,一次以蒸气动力代替人力为标志,一次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这些都有一个特点,即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转型,而且也伴随着人类的社会关系的深刻转型。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问题,一直有争论,有人认为以网络为标志,有人认为以生物技术为标志,而且什么时候开始,开始了没有,都还没有定论。

  照此看来,3D打印确实是承受不起“第三次工业革命”这么重的帽子。原载:http://www.narkii.com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3D打印算不算第三次工业革命?”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30704/2179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