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村委会 » 合作资讯 » 正文

红墙黄瓦下的昔日荣耀-沈阳故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1-07  浏览次数:81029
内容摘要:买了 沈阳故宫门票 就径直走到 大清门大清门建于天聪六年(1632年)之前,为盛京皇宫中皇太极续修的早期建筑之一。原称大门、正门。1636年定宫殿名时称大门为大清门。大清门的满文译音为代青杜卡(代青即大清,杜卡为门)。 阳光下的红墙黄瓦 崇政殿在中路前院正

买了 沈阳故宫门票 就径直走到 大清门  大清门建于天聪六年(1632年)之前,为盛京皇宫中皇太极续修的早期建筑之一。原称大门、正门。1636年定宫殿名时称大门为大清门。大清门的满文译音为“代青杜卡”(代青即大清,杜卡为门)。

阳光下的红墙黄瓦阳光下的红墙黄瓦

  崇政殿在中路前院正中,俗称“金銮殿”,是沈阳故宫最重要的建筑。整座大殿全是木结构,殿顶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正脊饰五彩琉璃龙纹及火焰珠。

  殿身的廊柱是方形的,望柱下有吐水的螭首,顶盖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殿前月台两角,东立日晷,西设嘉量;殿内“彻上明造”绘凤凰楼以彩饰。内陈宝座、屏风;两侧有熏炉、香亭、烛台一堂;殿柱是圆形的,两柱间用一条雕刻的整龙连接,龙头探出檐外,龙尾直入殿中,实用与装饰完美地结合为一体,增加了殿宇的帝王气魄。

  此殿为清太宗皇太极陛见臣下,宴请外国使臣以及处理大政的常朝之处。公元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大清的大典就在此举行。“东巡”诸帝于此举行“展谒山陵礼成”等庆贺典礼。

宽敞的路宽敞的路

  从买了沈阳故宫门票到清宁宫大约是50分钟,清宁宫是清太宗皇太极和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居住的“中宫”。室门开于东次间,屋内西侧形成“筒子房”格局,东梢间为帝后寝宫。宽大的支摘窗式样朴素,棂条皆以“码三箭”式相交,宫门亦不用隔扇式。正对宫门竖立祭天的“索伦竿”,此均为源自满族民间的传统风格。殿顶铺黄琉璃瓦镶缘剪边,前后皆方形檐柱,柱头饰兽面,檀枋施彩绘等,则是吸收汉、藏民族建筑艺术。

  从大清门进入,就来到了崇政殿。

大政殿大政殿

  崇政殿,俗称“金銮殿”,是沈阳故宫最重要的建筑。整座大殿全是木结构,殿顶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正脊饰五彩琉璃龙纹及火焰珠。

  殿柱的两柱间用一条雕刻的整龙连接,龙头探出檐外,龙尾直入殿中,实用与装饰完美地结合为一体,增加了殿宇的帝王气魄。此殿为清太宗皇太极陛见臣下,宴请外国使臣以及处理大政的常朝之处。

文溯阁文溯阁

  公元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大清的大典就在此举行。 “东巡”诸帝于此举行“展谒山陵礼成”等庆贺典礼。

二十多年前去时,舍不得胶卷,没有留下多少照片,当然也没有敢拍风光片了。那时,咱一月也没有几张大元,哪敢去奢侈。

沈阳故宫前的武功坊
沈阳故宫前的武功坊

  如今,数码相机不怕浪费了。照好了,留下欣赏。照不好,清除了再拍。

  于是,再次走进沈阳故宫时。我开玩笑地说,咱把沈阳故宫拍个底朝天,无一点隐私。然而,我又错了,不管你怎么拍,你是拍不完的,也总有你拍不到的地方。

  沈阳故宫的门票分三等,六十元是最低的。这种门票,进了故宫,也只能在外面看看,有的展览或房间是不能进去的。

沈阳故宫又称后金故宫、盛京皇宫沈阳故宫又称后金故宫、盛京皇宫

  从买了 沈阳故宫门票 到这个时间已经是中午了,沈阳故宫又称后金故宫、盛京皇宫。始建于公元1625年,是清朝入关前建造的皇宫,与北京故宫构成了中国仅存的两大完整的明清皇宫建筑群。

  在建筑艺术上承袭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集 汉、满、蒙族建筑艺术为一体,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资料所载,沈阳故宫占地六万平方米,建成于1636年(清崇德元年),全部建筑九十余所,三百余间。清朝入关后对盛京皇宫又进行了保护和扩建,到乾隆时基本形成今日规模。

从大清门进入,就来到了崇政殿。从大清门进入,就来到了崇政殿。

  沈阳故宫门票,沈阳故宫以独特的历史、地理条件和浓郁的满族特色而迥异于北京故宫。

  沈阳故宫那金龙蟠柱的大政殿、崇政殿,排如雁行的十王亭、万字炕口袋房的清宁宫,古朴典雅的文朔阁,以及凤凰楼等高台建筑,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绝无仅有。(沈阳故宫门票 www.lvmama.com/dest/shenyanggugong

  那极富满族情调的“宫高殿低”的建筑风格,更是“别无分号”。

龙柱龙柱

  沈阳老城内的大街呈“井”字形,故宫就设在“井”字形大街的中心。本文来自驴妈妈旅游网 沈阳旅游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红墙黄瓦下的昔日荣耀-沈阳故宫”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21107/20172.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