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新区发达旧区宜居 哈尔滨双城县借势造势双丰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9-19  浏览次数:81105
内容摘要:作为农牧业重要产区,双城是闻名全国的产粮大县,长久以来,依托粮食资源形成的牧业及食品加工业,成为双城经济社会发展大马力引擎。从1990年第一家规模食品工业雀巢公司的落户安家开始,目前,双城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发展到66户。

  “县域经济发展,就要做好"借势"、"造势"两篇文章。”上任百天之后,双城市委书记鲁志民首次“发声”。近日,双城市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确立,经过密集调研之后,鲁志民对于那个“融入哈尔滨,建设大双城”的蓝图,有了独到的理解和深刻的把握。

  “双城把守着哈尔滨乃至黑龙江的南大门,所以我们的发展战略,就不能局限于一隅一地,而是要放到中心城市、全省乃至东北亚区域的范围内。”因循这样的思路,鲁志民对于“融入哈尔滨,建设大双城”的解释是:双城市要利用区位优越、交通优势、产业优势、规模优势等经济发展基础,从而在城市功能、经济规模等方面真的实现大跨越。

  借优势

  与哈尔滨市城区不超过20公里,三条铁路、三条高速公路、两条国道、两条省道穿境而过,紧邻太平国际机场及松花江主航道,双城市的交通优势是一般县(市、区)无法相比的。

  尤其是近10年的发展,从地理空间上看,双城与哈尔滨市区距离接近且大有融合之势。

  作为农牧业重要产区,双城是闻名全国的产粮大县,长久以来,依托粮食资源形成的牧业及食品加工业,成为双城经济社会发展大马力引擎。从1990年第一家规模食品工业雀巢公司的落户安家开始,目前,双城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发展到66户。

  同时,全国奶牛生产第一县、全国新型工业化食品产业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标志着双城市在牧业生产及食品加工领域已走在全国前列。

  2010年,双城市实现生产总值24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3亿元,财政收入实现16.38亿元,主要经济指标位列全省县(市)三甲。

  “借助这些优势,融入哈尔滨的城市战略中去,双城才能在高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鲁志民说。

  造态势

  “仅仅倚靠优势并不能成就自我发展。”鲁志民认为,县域经济的发展,除了要借助优势,更要在科学发展的前提下创造出独特态势,这种态势,鲁志民的表述是:让双城真的成为“双城”。

  “这个东城,就是要借助哈尔滨市"上风上水"优势,建设市民宜居生态新城区。”鲁志民说,规划中的双城东城区,将围绕计划建设的哈尔滨五环路双城段和运粮河水域,按照产业兴城、宜居生态新城的构想,建设30万-50万人口规模的产业新城,努力建设一个“产业聚集、景色优美、环境宜人”的哈尔滨市卫星城。

  而这个新东城,依托“衣食住行”4个专业的市场产业园区,可以实现销售额超千亿元,税收超20亿元,“这就等于从财政收入上"再造"了一个双城。”

  鲁志民说,在东城西城之间,将辟建“两带”:一带是沿哈尔滨五环路双城段,贯穿周家、新兴、五家、空港4个园区,构筑“环哈经济带”;另一带是以102国道和哈前路、同三高速为轴,把新兴现代物流园区、幸福生态农业园区、双城食品产业园等园区串接,打造“哈双工业走廊经济带”。

  而作为老城区,双城西城区将按照“新韵古堡、生态佳园、食品之都、文化名城”的定位,注重功能和品位,把“西城”打造成双城的政治、行政、教育、文化、商住、信息中心。

  “简单说,双城新区要产业发达,旧城要生态宜居,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城"。”

  成大势

  鲁志民认为,作为县域经济体,双城市的发展目标,就要定位在大区域范围内,形成新的发展格局和定位。“第一步,我们要融入哈尔滨。”

  “说白了,哈尔滨的近郊,才是双城最大的区位优势。”鲁志民说,“虽然我们现在还是县域经济体,但是积极主动参与城市功能配套和产业分工,双城市就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在这样的目标下,现代物流业、食品加工业、装备制造业通过做“减法”的原则,从诸多产业中精选出来,成为了双城市战略产业。

  鲁志民认为,“借势”、“造势”,最终的结果都是要“成势”。

  据了解,截至目前,投资80亿元的雨润集团农产品采购中心已经动工,哈市钢材大市场正在审批中,哈尔滨服装大市场、哈尔滨汽配城等建设项目正在酝酿之中。

  大双城的目标越来越近。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新区发达旧区宜居 哈尔滨双城县借势造势双丰收”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10919/1499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