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防范复杂因素下粮价大幅波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7-21  浏览次数:81205
内容摘要:当前国际粮价一直暴涨暴跌,是否会影响我国粮食价格未来走势?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夏粮“八连丰”的情况下,国家储备比较充足,近期粮价不会有太大波动。

    近期猪肉价格蹿高,粮食等饲料价格上涨是推手之一。如古语云“粮安天下”,粮食问题不光关系着“米袋子”,还对生活和生产资料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解决不好必将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有专家表示,粮食价格的波动并不仅仅决定于市场供需,灾害天气往往成为粮价上涨的助推器。从我国当前情况看,尽管遭遇了严峻自然灾害,但夏粮已获丰收,冬小麦生产实现了“八连增”。然而,考虑到农业人工成本上升较多,化肥、农药、柴油等成本的上涨,未来粮食等农产品价格持续高位运行,或将成为经济增长过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趋势。

 

    “八连丰”后压力犹存

 

    2011年全国夏粮产量为12627万吨,比上年增产312万吨,实现“八连丰”。另外,从目前长势来看,秋粮丰收也是大概率事件。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杜晓山表示,目前国家粮食储备充裕,对于保障市场供应、保持价格基本稳定是有基础的。

    在肉价飙升、农产品价格看涨的态势下,夏粮丰收无疑是个重大利好。我们看到,这一成绩是在粮食“七连增”的高起点上取得的,还克服了干旱等自然灾害的严峻挑战,尤其是在国际粮价上涨、一些国家和地区粮食减产的背景下,我国夏粮丰收着实不易。但是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虽然夏粮获得了丰收,但是连日的暴雨和旱涝形势的紧急逆转又给粮食生产增添了不少“担忧”,与此同时,干旱、低温、洪涝……极端天气逐年增多,使得我国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不利因素逐渐突出。

    长期关注“三农”问题的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教授说:“近年来,我国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以及人工成本上涨速度很快,使得粮食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再加上种粮比较效益低下,导致农民不愿意进行小农水等农田水利设施的投资,未来应付极端气候事件的能力愈来愈弱,粮食安全将面临大问题。今后要提高粮食生产的比较利益,保证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才能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

 

    粮价缓涨不可逆转

 

    粮食丰收粮价走势如何?“下半年粮食价格仍将保持温和上升的态势”,多位专家作出上述表态而且认为“缓涨合理”。杜晓山表示,国家为保护农民利益,每年都在稳步小幅提高粮食收储价格,粮价合理上涨有利于农民增收。此外,农资支出增加、农业人工成本上升较快,粮价温和上涨态势有利于保证农民种粮积极性。

    事实上,除了最基本的供求关系以及极端天气外,影响粮食价格的因素有很多。近年来,要素成本诸如农资、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粮价推动作用明显。郑风田分析认为,与房价、地价、农民工工资价等相比,粮食的价格严重被低估。目前出现一种新的工农剪刀差现象,即种粮收入与种植经济作物收入、外出打工收入与种粮收入的差距愈拉愈大,粮价上涨速度一直赶不上农资上涨速度等,因此从长远来看,粮食价格缓涨是正常的,也是必然趋势。

    当前国际粮价一直暴涨暴跌,是否会影响我国粮食价格未来走势?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夏粮“八连丰”的情况下,国家储备比较充足,近期粮价不会有太大波动。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今年全球粮食价格仍存在较大的上涨压力,并且这种上涨还可能通过多种渠道传导到中国市场,部分品种会通过进口渠道进行传导,一些高度自给的品种会通过信号传导,间接地给我国粮价上涨带来压力。实际上,从2010年开始,中国平价农产品时代已经结束。近期国内粮价面临上涨压力,主要还是成本推动以及国家为了保护农民种粮利益,合理地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以及一些不法商人为了在市场里面囤积粮食、抬高价格,在收购市场抢购粮食、增加库存。

    “政策+科技

    防止粮价大幅波动

 

    虽然粮食安全问题不是很大,但是在抵御通胀的大背景下,粮食这一百价之基格外受关注。从实际情况看,粮食价格合理上涨是必然,要防止的是价格大幅波动。

    如何看待粮价波动及其带来的不利影响?李国祥坦言,目前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剧烈波动,时高时低,很难避免,主要是由于缺乏协调机制,而国内的粮价调控机制比较健全。

    郑风田对此表示认同。他认为,我国的主粮即小麦、玉米、大米价格波动不大,粮价很少出现暴涨暴跌,这得益于我国强大的粮食收储制度,国家按最低保护价格敞开收购农民的粮食,由专门的国家储备粮库,更有农发行等金融机构的金融贷款制度保障,价格跌时由国家托市收购,暴涨时通过抛售来平抑物价。

    杜晓山认为,从长远看,防止粮价大幅波动,粮食丰收是基础,首先要保证供求关系平衡,其次是要有足够的政策储备。除了通过调控措施预防粮价波动外,在投入保障与科技推广等方面都应有完善的机制。“生产科技的改进,种业科技水平的提升都是促产量、保质量而成本不提高的重要方面,在农资、流通环节等方面尚有一定空间以避免浪费、控制成本。”杜晓山说。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防范复杂因素下粮价大幅波动”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10721/11936.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