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沉甸甸的大丰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6-27  浏览次数:81336
内容摘要:沉甸甸的大丰收

  丰收了!经过一周多的紧张收打、晾晒,眼下全市小麦已是颗粒归仓,擦去忙碌的汗水,粮农个个脸上绽开了丰收的笑容。虽然最后的具体增产数字还没有出来,但全市小麦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丰收已成定局,这意味着今年我市战胜冬春连旱等不利因素,成功实现了夏粮连续八年高产稳产。

  示范田高产纪录频频被刷新

  6月15日,赵县南白庄5.5亩示范田平均亩产683.2公斤;6月16日,栾城北屯村3亩示范田平均亩产701.9公斤;6月17日藁城市刘家庄6亩示范田,平均亩产711.5公斤……随着小麦陆续收获,农业部门不断传来全省高产纪录被刷新的喜讯。

  藁城市刘家庄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种植户赵全志家的小麦经专家实打实收测产,亩产711.5公斤,首次亩产超700公斤,创造了河北省小麦高产新纪录。面对这一喜讯,赵全志一家人乐得个个脸上开了花儿。“今年这麦子比往年一亩地要多打100多斤,这可是将近200块钱的收入呢。”

  “村里的麦地划归示范方后,从种到收都有技术人员统一指导。原来预计的亩产量是580公斤,而实际则多收了30到40公斤,这比普通麦田至少多出100公斤的产量,了不得呀!”算着增收账,赵县南白庄村村委会主任张存志禁不住喜笑颜开。

  “在遭受严重旱情的情况下,大田示范方里亩产超过700公斤实在了不起。”面对这一测产结果,现场验收专家组组长中国农科院作物所赵广才研究员也禁不住为之叹服。

  今年我市大力开始“百、千、万”粮食高产竞赛活动,仅小麦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就设立了29个,特别是在藁城和赵县还推进了整县制的高产创建活动,推动了全市小麦大面积增产。以赵县南白庄万亩示范片为例,6月15日,经农业部专家现场实打验收,赵县示范方小麦种植示范户比普通户平均增产90.2公斤,增产幅度达到16.1%,增产效果明显。

  惠农政策给力滋润麦田

  从去年秋冬播种开始,我市遭遇冬春连旱,长达100多天无有效降水,小麦能否实现增产丰收,不少人捏着一把汗。“天旱得很,雨少得可怜。”

  藁城市石井村的耿海伟是远近闻名的种田能手,一提起去冬今春旱情就唏嘘不已。

  今年以来,中央强农惠农政策出台之密、针对性之强、含金量之高都超过了往年。在冬春田间管理的关键时刻,中央、省、市连续召开专题会议加大对粮食生产和抗旱浇麦的扶持力度,我市先后分8批落实农业生产救灾资金、抗旱设备购置资金、特大抗旱经费补助资金、小麦病虫害财政补助资金总额1.34亿元,均及时足额发放到户,极大地调动了种粮农民积极性,这是粮食生产保持稳定的一大“法宝”。

  好政策像“及时雨”,滋润着干涸的麦田。耿海伟扳着指头给记者算账:“党的惠农政策很给力,良种114元,抗旱10元,肥料10元,还有综合直补等,各种补贴加起来一亩地有150多元。市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每亩节约肥料成本100元,推广节水高产技术,每亩又节约电费、人工成本27元。这样算下来,一亩地少投入将近300元。另外,‘一喷三防’工作队免费为我们打药。俺家今年小麦亩产550公斤,总产在10万公斤以上。”

  在一项项惠农政策的激励下,全市农民种粮积极性再次高涨。小麦未收获之前,人们就争相到高产地块去观摩,打听哪个品种好,人家高产经验有哪些。眼下刚刚收完小麦,人们已开始为来年打算了,不少人都在打听今年高产的新品种哪里有卖,一定要买点。

  科技支撑送来了丰收粮

  直到麦粒收进袋里,赵县南白庄村民张巧华还是弄不明白,不就是改变了播种的行距,为什么产量会有差别。赵县农技推广站技术员吕志刚说出了答案:“把传统的三密一稀改为15厘米等行距播种,在不增加亩播量的情况下,提高了植株在田间分布的均匀度,进而充分利用阳光和地力这才达到了增产效果。再结合播后镇压、深松耕等技术后亩穗数平均增加了5.7万穗,千粒重平均增加了2克,效果明显。现在村民们都普遍接受了新技术。”

  据市农业局总农艺师李文英介绍,良种良法配套技术推广应用,是今年全市小麦大面积增收的直接原因。去年秋冬我市整地播种质量普遍提高,同时,选用的大多为石麦18、石新828、藁优2018等抗旱高产优良品种,基本实现了良种全覆盖。绝大多数麦田苗全、苗齐、苗匀,基本苗数充足,为培育冬前壮苗和适宜的群体,保证后期足够的成穗数奠定了良好基础,科学播种在应对干旱中发挥了作用。去年我市还推广播后镇压技术,事实证明这一技术对减少冻害死苗十分有效。再加上适时浇灌越冬水,春季适时水肥管理,中后期搞好一喷三防等这些配套管理技术措施的普遍推广应用,为今年小麦大面积丰收提供了技术保障。

  市农科院院长郭进考分析:“今年我市大部分麦田都浇了冻水,起到了抗旱抗寒的作用。”市农业局总农艺师李文英告诉记者:“拿土壤深松来说,冬小麦生长主要依靠土壤中的蓄水,而土壤深松打破了犁底层,深松1次每亩可多蓄水4立方米,一年1次,小麦、玉米都受益。”“麦田镇压可以让根系与土壤结合得更紧密,起到抗旱抗寒的作用,今年凡是进行了高质量播后镇压的麦田,抗旱保墒效果都非常明显。”藁城市农技中心副主任马吉利说。

  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有力地保障了今年的夏粮丰收。看着自家地里将近600公斤的产量,赵县史家庄的小麦种植户石杰十分开心:“种地还得讲科学,用原来的土办法对付今年的旱情可真不行。”现在,这个60多岁的老农民自觉当起了村里的农技推广员,测土配方施肥、选用良种、玉米免耕播种、什么病虫害用什么药,他给村民讲得头头是道。

  技术人员包村入户服务很关键

  “今年俺家麦子能创出全省高产新纪录,可得给农业专家们记一功,要没他们手把手的技术指导,遇上今年春天这么大的旱情俺们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应付。”藁城刘家庄村农民赵全志感慨地说。

  为了使以土壤深松、播后镇压、浇防冻水等一系列增产配套关键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全市各县(市)区农业部门不仅采取电视讲座、发放技术明白纸等形式大力宣传,还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了农业技术人员层层责任分包制度。特别是在春季管理的关键时期,市、县两级650名农业科技人员分乡包村,深入田间地头,组成120个技术指导小组活跃在抗旱促春管一线,深入麦田,开展小麦苗情、墒情和虫情调查,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科学地帮助农民制定不同麦田的针对性管理意见,组织农民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农民落实肥水运筹和病虫害防治措施。同时,农技人员和专家向各地普遍推广了“以浇为主,措施前移,分类指导,科学应对”的麦田应变科学管理方针。在科学指导下,绝大多数麦田还普遍追施了化肥,有效促进了苗情的转化升级,为小麦顺利返青、起身创造了良好条件,把干旱对小麦生产的影响降到了最低程度。

  为了及时拿出春季小麦管理技术方案,在人们还沉浸在春节喜庆气氛中时,郭进考等小麦专家早已冒着严寒进了麦田;为了准确地拿出病虫草情测报信息,市县植保部门技术人员一次次进麦田取土查虫……可以说,今年的夏粮丰收凝聚着全市农业技术人员的汗水。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沉甸甸的大丰收”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10627/9374.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小麦 赵县 麦田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