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湖北长阳县农业局全力防汛救灾夺丰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6-21  浏览次数:81313
内容摘要:湖北长阳县农业局全力防汛救灾夺丰收

  继2011年6月13日17时至14日17时普降83.7毫米的暴雨之后,6月17日19时至18日13时,长阳县再次普降大暴雨,由此造成洪涝灾害。据统计,此次灾害造成全县11个乡镇67个村8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4000公顷,其中成灾面积1500公顷,基本绝收面积450公顷,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700万元,救灾复产形势不容忽视。灾情发生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县农业局积极组织工作专班,赶赴各地开展救灾工作和生产自救,尽力降低灾害损失。

  一、统一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灾情发生后,县农业局领导高度重视,认真贯彻县政府防洪抗灾会议精神,迅速落实各项防灾抗灾措施。为全力做好抗灾减灾工作,于6月14日上午召开了局班子成员会议,统一了思想认识,紧急安排部署了农业抗灾救灾工作。紧接着6月14日下午,又组织种植业办公室和相关业务单位召开了农作物涝害抗灾紧急会议,成立了抗灾救灾协调和技术工作两个专班,研究抗灾救灾措施,紧急安排各项抗灾救灾工作。为全面做好灾后复产指导工作,6月19日,县农业局紧急召开抗灾救灾专题会议,认真分析了全县农业受灾情况,紧急安排部署了灾后恢复生产的相关工作,并成立了由县农业局局长陈仁全同志和副局长林朝义、姜自民同志为组长的三个工作专班,分片负责各地核灾和灾后恢复生产的指导、帮扶工作。

  二、积极采取补救措施,降低灾害损失。

  (一)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及时改种补种。灾情发生后,县农业局积极组织柑桔、蔬菜、茶叶、粮油作物、植保等技术专家,组成工作专班,深入受灾地区,加强各地救灾、核灾以及灾后恢复生产工作指导,帮助农民制定抗灾自救措施,组织农民对重灾田块和绝收田块及时整田备耕,补种、改种秋菜等生育期较短的作物,多种多收,确保大灾少减产,轻灾不减产,努力夺取秋熟丰产丰收。

  (二)确保农资供应。为确保全县灾后以及秋季生产所需种子、农药、肥料等农资供应,县农业局正在组织执法专班加强全县农资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重点针对农资市场假冒伪劣和抬高物价等不法行为进行了全面整顿,服务灾后复产,保护农民利益。

  (三)广泛宣传发动。一是迅速制定农作物涝害抗灾技术措施,及时通过电视、电台、网络等平台广泛宣传,反复播放。同时,利用科技短信平台向种养大户发送涝害抗灾知识,使广大农民及时了解各种抗灾救灾措施。二是结合各产业分别制定抗灾救灾技术措施,迅速通过商密网传至各乡镇,要求各地严格按照技术措施加紧落实。三是印发了《县农业局关于做好农业抗灾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县农业局关于农作物灾后管理的指导意见》等文件通知,并及时传至各乡镇,指导各地搞好抗灾救灾和灾后农业生产管理。

  (四)鼓励农民通过发展养殖业、外出务工等多种途径增加收入,弥补灾害损失,确保农民增收。

  三、狠抓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县农业局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狠抓田间管理和病虫防治。一是指导受灾农户做好田间管理。针对涝害受灾特点,县农业局分作物制定了防涝抗灾田间管理措施,指导农户对水稻、玉米、红苕等粮食作物进行扶苗培土、中耕除草、追肥等各项田管工作,及时加强柑桔、蔬菜等经济作物排涝田管工作。二是狠抓灾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灾后天气条件十分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蔓延,县农业局及时针对水稻“两迁”害虫和蔬菜病虫害制定了详细的防控措施,派出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开展病虫害防治,并及时印发病虫害防治情报,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积极开展统防统治,防止出现灾后灾、灾上灾。

  目前,县农业局三个救灾复产工作专班已经深入全县11个乡镇的受灾地区,积极指导帮助各地开展抗灾救灾夺丰收。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湖北长阳县农业局全力防汛救灾夺丰收”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10621/8681.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农业局 工作 涝害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