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泰兴市高产创建万亩方通过了省级验收,高产田块小麦亩产超过550公斤,一般田块单产也超过了500公斤。
目前,全市小麦已经基本收割结束,但在元竹镇还有近万亩小麦留在田中。6月13日,省级高产创建示范方的专家们对这些田块的产量进行了实测。验收专家来自江苏农学院和扬州大学。实测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选择了5块农田作业。收割之前,专家们对田块面积进行丈量;收割之后,验收人员各负其责,称重,检测小麦水份,一丝不苟,就连掉在地上的麦穗和麦粒也不放过,做到颗粒归仓。经过一下午的忙碌,实测结果为:最高的田块亩产552.3公斤,最低田块单产也达到503.6公斤。市农技推广中心稻麦部副主任周振元认为,可以达到全省创建A级方的标准。
我市高产创建万亩方面积两万亩,分布在元竹、广陵两个乡镇,项目区全部选用扬麦16等小麦优质品种,通过实施科学精细管理,项目区单产明显比常规田块高出一截。
另据报道,从去年年底小麦种落地到今年小麦收割,我市一直干旱、少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麦生长。在灾害天气面前,我市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小麦依然获得了较高的产量。
6月15日,市农委公布了我市小麦实产测定结果为412公斤,较去年增长10公斤。今年小麦生产条件并不理想,持续数月的低温、干旱天气,造成高沙土和高田田块土壤干燥,对小麦分蘖和扬花都带来了不利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我市科学应对,加强水肥管理,通过抗旱等措施保障小麦生长的水份供给,并及时在小麦分蘖期和扬花期做好肥料增施工作,使长势弱的田块能够转化为中等及中等以上田块,促进了大面积小麦亩产的提高。元竹、广陵两个万亩省级小麦高产创建方和各乡镇的千亩高产创建方继续发挥管理效应,产量保持在高位水平。
在过去的五年里,我市以优化粮食品种为突破口,加强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力度,粮食生产保持了持续增长。
2006年,我市正常供应的小麦品种是宁麦系列的宁麦8号、宁麦9号,扬麦系列的扬麦11。五年过去了,这些品种已荡然无存,宁麦系列已更新到宁麦13,宁麦16,扬麦系列已发展到扬麦16,这两大品系麦种的更新换代也带来了我市小麦的持续增产。市农技推广中心稻麦部主任高余德介绍,新品种的增产潜力一般比老品种每亩高出100公斤以上。2006年,全市小麦单产为340公斤,今年小麦平均单产为415公斤,较五年前亩增了75公斤,增幅达22%。
为及时将新品种转化为生产力,市农委、市新华种子集团在我市设立了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每年从全国各地筛选十多个品种进行种植,从中选择适合我市种植,产量高,抗病性、抗倒伏性好的品种,保证了品种的不断翻新。同时,严格种子统控率,通过政策引导,奖励补助等措施,全市优质种子供种率达到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