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台湾农民要来河南种地了 农民创业园相中焦作修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6-15  浏览次数:81106
内容摘要:台湾农民要来河南种地了 农民创业园相中焦作修武

  第三届海峡论坛大会上传出消息,在福建福州的福清、福建泉州的惠安、河南焦作的修武、广西钦州的钦南增设4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占地5.8万亩的河南焦作台湾农民创业园建成后,在为河南带来高效农业技术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意味着,中原人以后吃台湾水果可以更便宜了。

  事件

  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总数增至29个

  会议除了宣布大陆居民台湾个人游本月28日开始试水北京上海、厦门之外,还宣布在福建福州福清、福建泉州惠安以及河南焦作修武、广西钦州钦南增设4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

  国家已经批准和建立的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已经有25个。福建、江苏浙江广东这沿海4省拥有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达17个,约占全国总数六成。其中,福建以拥有6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排在第一位。

  此外,江苏现有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5个,浙江和广东各3个,四川安徽各2个,广西、河南、重庆云南山东黑龙江湖南湖北8省区市各有1个。

  在此之前,国家级的台湾农民创业园大多分布在东南沿海省市。深入中原腹地,这是第一次。

  打探

  河南首个台湾农民创业园占地5.8万亩

  从修武县旅游局和商务局了解到,作为省内第一个国家级台湾农民产业园,焦作修武台湾农民创业园地址选在修武县云台大道两侧,北至云台山风景区、东到新乡市获嘉县、南至修武县城、西至焦作市区,跨度非常大。包括五里源乡、七贤镇2个乡镇的30个行政村,占地5.8万亩。

  用修武县县长常鸿的话来总结,台湾农民创业园项目所选的这个区域占据了五大优势:区位优势明显,生态环境良好,地力水平较高,此外产业优势突出,还有深厚的人文底蕴。“ 七贤镇就是我国历史学界、文学界公认的竹林七贤聚游之地。”

  修武县招商局一位姓高的局长介绍说,台湾农民创业园从去年开始与台湾方面接洽。创业园所在地之一的修武县七贤镇负责人介绍说,台湾农民创业园规划建设项目计划创建一个中心、五个产业功能区。一个中心即台资创业服务中心,五个产业功能区分别是观光农业示范园5000亩、精细农业园2000亩、高效农业集成区2000亩、农产品加工物流区500亩和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48500亩。“招商对象主要是台湾农民个体户,计划面积5.8万亩,由台湾人种植,涵盖了生态观光农业、精细农业、高效农业以及农产品加工和特色产业示范等项目。”

  “当然也有台湾水果观光采摘等。”修武县招商局一位负责人说。

  变化

  部分台湾水果可实现“河南制造”

  据了解,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台湾农民产业园,经营时间长短和侧重点虽然各有分别,但丰厚的效益却不约而同。

  福建清流的台湾农民产业园,两年创造产值9.6亿元,带动当地农户8000余户,增加就业11000多人。位于广东珠海金湾的台湾农民创业园,两年多就让台湾水果实现“广东制造”。

  数字看来很平淡。比这数字更诱人的,也许是台资带来的高效农业生产技术,以及因此对当地的辐射和带动。

  “现在已经有台湾嘉一香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方圆围棋潜能开发教育机构、台湾中兴大学、益辉食品有限公司、台湾神农科技发展协会等多家台商与我们的创业园签订了投资意向。”修武县七贤镇的负责人说。

  台湾水果的种植观光,将是修武台湾农民创业园一个必不可少的项目。因为气候的原因,台湾水果不可能全部在修武落户,但一部分对热度和湿度要求不太明显的水果,可以实现“河南制造”。“几年后中原人吃台湾水果可能会便宜一些。”修武县商务局一位负责人说。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台湾农民要来河南种地了 农民创业园相中焦作修武”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10615/797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台湾 修武县 农民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