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月领‘工资’,而且‘薪水’高。”来宾市兴宾区桥巩乡文武村白塔屯蚕农兰玉贵种植3亩桑田养殖1.5张蚕,近来,她家20天左右上市一批蚕茧,每批收获蚕茧75公斤以上,一批蚕茧收入3000元,两个月卖3批蚕茧,现在她一个月平均收入4500元。
据文武村村主任韦应流介绍,现在,白塔屯全屯70户人家种植桑田270亩,一户最少种植2亩,最多的种植10亩以上。按今年这个行情推算,全年蚕农能养10批蚕以上,一亩桑田一年总收入1万元不在话下,而肥料、蚕种等成本投入也就1100元左右,一年一亩桑纯收入8000元以上,算是高收入了。桑树成为白塔村民的“摇钱树”:家家起楼房,彩电、冰箱、洗衣机、摩托车甚至小汽车也“飞入寻常百姓家”。得益于种桑养蚕的良好经济效益,全村出资30多万元,硬化了巷道,建起了篮球场、综合楼,成了该区远近闻名的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
兴宾区领导介绍,该区是全国最大的县级糖料生产基地,桑蚕产业能异军突起,主要得益于该区对蚕农小额信用贷款的扶持和科技知识的培训力度,特别是今年兴宾区政府还聘请了江苏省桑蚕专家彭加兵为经济顾问,在桥巩乡新合隆村建立了一百亩的桑蚕示范基地,作为科技培训和小蚕共育示范点。由于种桑养蚕效益好,又有科技指导作保障,农民掀起了种桑养蚕热潮,全区桑田面积发展到3万亩,蚕农近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