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安徽林业成为“兴皖富民”风向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6-08  浏览次数:8831
内容摘要:安徽林业成为“兴皖富民”风向标

  安徽林业在寻求新的突破。

  “十二五”期末,全省森林覆盖率将达29%,活立木蓄积量增至2.2亿立方米,林业总产值将达2000亿元。引人关注的是,在跻身“2000亿元俱乐部”时,安徽林业又将迈上一个新的高度。

  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破解林业发展瓶颈

  因为顺利贷款3万元,宁国市瓦窑村红旗组村民杨春元的20多亩山场都种上了毛竹。

  受益的不仅仅是杨春元,而是更多的林农。宁国市林业局与农村信用联社联合推出以林权与信用为基础,免评估、可循环的林农信用贷款机制,有效拓宽了山区群众发展林业的融资渠道,促进了林业发展。

  渠成方能引来更多的水。

  安徽省集体林地占全省林地总面积的93%以上。长期以来,由于产权不明,机制不活,林农是“守着金山受穷”,林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2009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林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林农造林资金不足的难题迎刃而解。据统计,全省共林权流转4.4万宗,涉及林地面积301.4万亩,流转金额22.3亿元;办理林权抵押贷款1.9万宗,抵押林地面积45万亩,办理贷款15.4亿元。体制机制的变化,激发了广大林农发展林业的动力。

  截至2010年底,安徽省林改主体改革初步完成,完成集体林勘界面积5287万亩,发放林权证240万本。林权抵押贷款等配套改革正在推进中,并在局部地区取得显著成效。

  通过近4年的努力,全省林权到户率超过88%,山林主体地位的确立,有效破解了全省林业发展机制、体制不活的束缚,极大地解放林业生产力。

  “十一五”期间,全省共完成造林绿化总面积915.62万亩。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带动下,全省林业分类经营改革不断完善,国有林场改革、林木采伐管理改革、林业综合执法改革、林业公共财政制度改革、育林基金经营体制改革相继破题启动。

  “十二五”期间,安徽将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重点在林权流转、森林保险、信用担保机构建设、抵押贷款等制度设计上突现突破。通过深化和完善改革,在全省建立起产权归属明晰、经营主体到位、责任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管服务有效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

  绿色产业生态富民:转型发展又一村

  在绿健公司的帮助下,宁国市竹峰街道办事处瓦窑铺村村民林继森,把改造后的270亩低效山场全部种上了茶树。去年,每亩茶树收入超过1400元。今年,林继森又新种茶树50亩。

  目前,宁国市已形成森林食品、木竹加工、苗木花卉、森林旅游四大产业。截至目前,林业企业达385家,其中亿元企业8家、千万元企业34家,2010年全市林业总产值达42.9亿元,居全省首位。

  宁国市林业产业发展的现状,是全省方兴未艾林业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由于种种原因,过去安徽林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较低。近些年来,全省通过引导各地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突出发展特色林业产业,不断扩张林业产业规模,大力发展以人造板为主的木竹加工业,积极引导新型产业发展,加快发展苗木花卉、森林旅游、生物质能源林和木本油料林等,林业产业链条变粗加长。

  以生产茶油为主的安徽绿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不仅生产出高档茶油,还研制出附加值更高的保健品、营养液,废弃的茶籽壳等还加工成活性炭、茶皂素和茶?蛋白等,做到“吃尽榨干,全部利用”。 各地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经营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黄山区谭家桥镇长罗村胡家坑林场在林下种茶叶、养鸡,一只鸡就能卖到七八十元。场长江可中说,林下种养收益比单纯种植高出1/3。

  2010年,安徽省林业产业产值达715.4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增递增20%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人造板产量达730.5万立方米,是“十一五”末的近3倍。全省苗木花卉种植面积达60万亩,年产值40亿元;油茶栽培面积100万亩,油茶籽年产量3.6万吨;森林旅游收入达44.6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350%。

  林业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也越来越高。宁国市农民收入的近一半来自林业,一些山核桃产区的农民收入的70%来自林业。

  为扩大林业产业在兴皖富民中的份额,安徽将依托森林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制定林业产业政策和相关标准引导扶林和规范产业发展。“十二五”期间,全省将重点培育林产工业产业、竹产业等8大主导产业,力争到“十二五”末林业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

  节能减排提质增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十一五”期间,安徽省人工造林375.64万亩,封山育林539.98万亩。现全省林业用地面积达6648万亩,其中森林面积5706万亩,活立木蓄积量2.17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7.53%,林业的生态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

  为彻底改变全省森林质量不高的现状,安徽坚持一手抓林企节能减排,一手抓增绿提质。

  池州市三二五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普胜理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正实施由德国政府贷款1300万欧元的全省首个林业生物质发电锅炉改造项目,由原来的烧煤发电改为烧枝桠材、麦秆等发电。项目竣工后年发电量1.625亿度,节约标煤8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12.5万吨,每年为农民带来5000多万元的收入,而且产生的二氧化碳减排指标将由德国复兴开发银行购买,交易收益用于偿还德方贷款。

  在安徽最大的密度板厂??安徽东盾木业有限公司偌大堆场上,到处是堆积如山的枝桠材、树根等木材剩余物。公司总经理沈志刚说,用这些木材剩余物可年产18万立方米中、高密度纤维板,-用树皮等废弃料代替煤作为燃料,一年可节约1万吨标煤。

  截至目前,安徽已建或在建以生物质能源为代表的清洁能源项目近10个。

  2009年,安徽以油茶、毛竹和杨树三大树种为重点,实施森林质量提升“1115”行动计划,开展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全面加强森林经营工作,实施林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十项急需实用林业林木”、林业科技推广“2111”示范工程等林业科技项目,提高经营水平,提升森林质量。

  “十二五”期间,安徽将以重点工程为依托,加快构筑四大区域绿色生态屏障,即皖北及沿淮、平原农田绿色生态屏障,江淮及沿江平原丘陵区城市带绿色生态屏障,皖西大别山区水资源保护绿色生态屏障,皖南山区旅游保护绿色生态屏障。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安徽林业成为“兴皖富民”风向标”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10608/5837.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林业 安徽 全省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