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县位于安徽省东部,江淮分水岭地区。该县自去年入秋以来,就一直干旱少雨,今年1-5月份全县降雨量153.3毫米,仅是历史同期一半,特别是4月份降雨量异常偏少,是有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低值。该县106座中小型水库、12条中小河流,有24座小型水库、8条河流干涸。截至目前,该县“五早”作物受旱面积3万亩,占播种面积的30%,水稻栽插缺水面积20万亩,占水稻栽插总面积的三分之二,是1994年以来遭遇到的最为严重旱情。
该县高度重视抗旱工作,确立了“思想意识为先,组织领导预先,科学安排当先”的主动抗旱新思维,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抗旱工作,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积极开展抗旱工作,全力保障当前夏种工作的开展。
一是早谋划,早安排。自去年入冬以来,该县就一直关注旱情发展,并随着旱情的持续,积极谋划抗旱工作,把握抗旱主动权。4月19日,该县最大的中型水库--屯仓水库就已开闸放水,比往年提前一个月;4月28日,该县通过驷马山向境内滁河、来河、清流河补水2000万立方米,抬高汊河闸闸上河流水位1.3米,以保障沿河乡镇的夏种需要。4月30日,该县采购移动抗旱设备50台套1800千瓦,在滁河、清流河、来河和釜山水库等河流、水库架设临时机站22座。
二是加强领导。该县成立了抗旱指挥部,各乡镇各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组织。各级领导深入田间地头,深入抗旱一线,靠前指挥,及时解决抗旱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由于工作积极主动,该县抗旱工作开展的有条不紊,群众情绪稳定,社会秩序安定,即使在干旱较为严重的地方,也没有因抗旱问题,发生过一起群访事件。
三是多措并举。该县根据各地蓄水情况,采取分类指导的方法,科学调配水资源。对蓄水量较大的水库要求提前放水,避峰运行;对提水灌区要求积极抢提外水,补充内水;对水源不足的水利死角地区要求积极调整茬口安排,水路不通走旱路。该县针对屯仓水库蓄水不足的实际,采取库站联合调度方法,通过水口电站三级提水,向屯仓灌区补水,目前已提引江水300万立方米补给水库灌区,保证了屯仓灌区下游水口、大英、汊河3个乡镇6行政村农业灌溉用水需求;针对滁河水位持续偏低的实际,采取驷马山引江灌溉方法,提引江水2000万立方米,保证了汊河闸以上引江灌区水口、三城、汊河、新安镇4个乡镇14行政村农业灌溉的需要;针对施官镇抗旱水源短缺的实际,采取跨流域调水方法,通过独山电站、大塘蒋渡槽,从皂河向施河跨流域调水15万立方米,有效地解决了施官镇抗旱水源不足的问题;针对施河干涸的实际,采取三汊湾闸调水方法,通过三汊湾闸向施河倒灌补水400万立方米,以保证雷官、大英两乡镇6行政村农业灌溉需要。
截至目前,该县共投入抗旱资金800万元,投入抗旱人数1.5万人;投入抗旱设备3500台套15.5万千瓦,其中临时抗旱设备1500台套4.5万千瓦;消耗电力200万度,消耗油料30万吨;灌溉提放水8000万立方米,其中水库放水4500万立方米,电站提水2500万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