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以节水调整种植业结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6-01  浏览次数:81302
内容摘要: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以节水调整种植业结构

  今年以来,民勤县按照“建设石羊河流域生态屏障区和全市经济转型先导区”的要求,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把提质增效和标准化栽培管理作为主攻方向,依据自然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优势,大力培育特色产业,探索引进推广特色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

  为调整种植结构计划落到实处,民勤县强化组织领导,使生物节水实现了新突破。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书记、县长任正、副组长,四大班子分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业结构大调整领导小组,协调解决农业结构大调整中的重大问题。制定出台了《关于在“十二五”期间实施“2311”计划实行农业结构大调整的意见》,分别由人大、政协形成决议,县委全委会讨论通过,并召开全县农业结构大调整动员大会进行安排部署。围绕节水增收目标的实现,大力压缩小麦、玉米等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积极发展棉花、食葵、中药材、饲草、茴香等高效节水作物,推动高效节水主导产业向资源优势区、高产丰产区和技术成熟区集中,建立了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与节水增收目标相配套的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普及节水技术,提高产出效益,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区块。建设特色经济作物生产基地44.3万亩,以红沙梁、西渠、东湖为主,带动全县建立15万亩优质高效棉花生产基地;以东湖、西渠为主建立2.8万亩茴香生产基地;以收成、泉山、西渠为主建立4.5万亩瓜类生产基地;以大滩、双茨科、泉山为主建立3.5万亩辣椒生产基地;以薛百、三雷、苏武为主建立3.5万亩洋葱生产基地;以坝区为主建立15万亩食葵生产基地。

  为推广节水技术,民勤县强化宣传教育,使农艺节水实现了新突破。县上将产业文化元素融入农业结构调整宣传方案,制定落实梯次推进的宣传计划,发挥电视、网络、手机短信平台、《新农村资讯》等媒体的宣传优势,采取拍摄专题片、开设宣传栏、制作PPT、举办报告会及刷写墙体标语、制作宣传标牌、组织现场观摩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宣传调整农业结构的思路举措和县内外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先进典型。大力推广以膜下滴灌、小畦灌溉、垄作沟灌、地膜再利用免耕四项农田节水和设施农业节水为主的“4+1”农业综合节水技术,重点建设重兴红旗、三雷下雷、夹河中坪、东坝玉民、红沙梁高来旺、西渠板湖、收成兴盛和黄岭等8个千亩农田节水示范点,带动建设环河万亩垄膜沟灌技术示范区、西坝万亩垄膜沟灌技术示范区、东坝万亩膜下滴灌集成技术示范区、东坝万亩垄作沟灌技术示范区、泉山区5万亩膜下滴灌技术示范区、湖区3万亩地膜再利用免耕技术示范区和湖区万亩垄膜沟灌技术示范区等7个万亩农田节水技术示范区。2011年全县滴灌技术、全膜垄作、地膜再利用免耕、标准小畦灌等4项主推节水技术应用面积达48万亩,占总播面积的67%,年可节约农业用水7365万立方米。其中大田作物膜下滴灌17万亩,亩可节水195立方米,年可节水3315万立方米;以瓜类、玉米、食葵、辣椒为主的垄膜沟灌面积20万亩,亩可节水120立方米,年可节水2400万立方米;地膜再利用免耕技术面积11万亩,亩可节水150立方米,年可节水1650万立方米。

  为发展设施农业,民勤县抓好技术服务,使设施节水实现了新突破。县上组建由22名县级农民技术员、249名村级农民技术员、110名村级科技助理员的农民技术队伍全方位开展服务,建立农业技术人员政府特殊津贴制度并首次对11名技术人员进行奖励,启动“农民之星”评选活动树立先进典型,继续实行设施农业建棚农户、技术人员“两个全程参与”,全面推行农技人员包乡、包村、包示范点、包农户服务责任制。组织专家服务团队和专业技术人员分乡镇、分村组开展现场培训和技术服务,培育了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农民技术员。组织开展“冬日无闲”集中服务活动,对乡村干部、技术人员和种植农户开展结构调整集中培训。坚持扩大规模与提质增效并重,调整完善建设资金和设施配套阶梯式扶持政策,严格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加强种苗市场管理,科学安排茬口和品种,推动日光温室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高效益经营。至2010年底,全县累计建成日光温室23668.86万亩。据测算,2009年至2010年生产周期,全县日光温室棚均产值达10423元,单方水效益为17.46元,是小麦的18倍、玉米的16倍、棉花的4倍。2011年,继续推行示范点开工审报查验制度和挂牌施工制度,严格执行优化型二代日光温室建设标准,加强建设材料的质量监管工作,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力争8月底前全面完成墙体建设任务,11月底前全部投入生产经营。至目前,全县共预留日光温室地块8670亩,开工建设5966亩,完成墙体2061座、4033亩。

  民勤县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注重示范引导,按照栽植标准化、管理科学化、品种优质化的要求,以“一廊、三带”示范片区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示范基地建设。集中力量打造民勤现代农业示范长廊,重点建设城南万亩设施农业基地、城北万亩特色林果业基地、泉山片5万亩棉花膜下滴灌基地和湖区50万只肉羊生产基地,配套建设薛百河东、苏武邓槽、泉山团结等一批设施农业、特色林果业示范点。全力以赴推进以民西公路为主的城西循环农业示范带、以民东路、东大路为主的城东高效农业示范带、以湖区为主的生态农业示范带建设,突出抓好三雷万亩循环农业示范区、大坝“2311”万亩示范区、勤锋滩沙产业示范区三个核心区建设,带动建设10个日光温室县级示范点、8个规模养殖县级示范点和17个特色林果业县级示范点,年内建成42个“2311”结构调整雏形的建制村。#p#分页标题#e#

  为节约用水,民勤县压减种植面积,用水量削减实现了新突破。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实施以来,共关闭农田灌溉机井3018眼,压减耕地44.18万亩。至2011年,全县农业总播面积压减至62.53万亩,按2010年种植业亩均配水415立方米的定额计算,与2006年相比,四年累计削减农业用水量1.83亿立方米,相当于2009年石羊河上游来水量的107.26%;年均削减农业用水量4575万立方米,相当于2005年上游来水总量,有效缓减了民勤绿洲水资源危急。

  为强化帮扶措施,民勤县坚持群众主体与社会帮扶相结合、捐款捐物与义务投劳相结合、集中攻坚与长效服务相结合,实行县级领导联点、部门单位包村、干部职工帮户责任制,组织机关单位干部职工为乡镇、村社和农户提供思路、信息、技术、物资、劳动力等方面的帮助。大力推行“1+3”工作模式,每个乡镇由1名县级领导牵头,与所联系乡镇的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1名,组成4人工作小组,深入村社农户和田间地头,抓好宣传发动,了解社情民意,协调解决乡镇村社在农业结构调整工作落实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以节水调整种植业结构”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10601/5043.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民勤县 农业 示范区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