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安阳模式"让燃气管道伸进山村农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5-23  浏览次数:8850
内容摘要:燃气管道伸进山村农家探访大中型沼气发展的安阳模式 □□ 本报记者 李海涛 张培奇 4月的一天,在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白璧镇东街村沼气站里,一台国际上最先进的智能化控制系统正在实时监控秸秆发酵情况,并记录沼气流量、甲烷浓度和沼液温度等数据信息。村民

  燃气管道伸进山村农家——探访大中型沼气发展的“安阳模式”

  □□ 本报记者 李海涛 张培奇

  4月的一天,在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白璧镇东街村沼气站里,一台国际上最先进的智能化控制系统正在实时监控秸秆发酵情况,并记录沼气流量、甲烷浓度和沼液温度等数据信息。村民张凤珍一脚踏进来,手里拿着张IC卡对管理员说:“家里的沼气快用完了,再充50块钱的。”

  这是近年来安阳市大力发展技术新、规模大、种类全的大中型沼气的一个缩影。如今在安阳市,近千座各类大中型沼气工程每天为农民服务,这里的农民像市民一样,告别了煤烟灶台,用上了均匀稳定、清洁方便的管道燃气,价钱还比蜂窝煤、液化气和天然气都便宜。安阳市通过转变发展模式,促使沼气用户从2003年的7000户猛增至现在的27.35万户,几年间增长了近40倍,适宜农户普及率达到30%以上,年增收节支2亿多元,“产气积肥同步、种植养殖并举、农民增收与污染治理多赢”的农业循环经济良性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

  最初沼气管道接到村口,都没一户交钱的;看到确实“中用”后,农民主动要求安装

  东街村沼气站站长李保庆指着院子里的大型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说:“这是由农业部沼科所设计的,像这样的示范项目全国只有几十个,而对沼气生产环节实现全程监控的,只有我们一家。这个工程每天可产沼气1000立方米,可同时供应周边1000多户居民全年用气。”

  而就是这样一个大型沼气工程,在“进村入户”时却受到了冷遇。“当时管道都接到村口了,就是没一户交钱的,看着每天源源不断产出的沼气在院子里白白烧掉,我真是又心疼又着急。后来就干脆免费给30户安装、免费送一部分气,让农民自己看这个新东西到底中不中用。”李保庆说。

  记者在东街村看到,这里家家户户都已用上了管道气,干净整洁的厨房里,烧沼气的炉灶、沼气煲、热水器、暖气炉、照明灯等一应俱全。村民张凤珍说:“用管道气方便,一打火,火苗旺着呢,啥时候用啥时候有火,以前用煤球得等半个小时明火才能上来。还有就是便宜,一个煤球六七毛,一天得用四个煤球,一方气是1.2元,平常一天一方气足够了,一个月只需36块钱,比烧煤球省一半多,比使液化气省得就更多了。”

  邻村的常王贾村村民张运花家用的还是户用沼气池。户用沼气池更省钱,一个月的费用还不到10元,缺点就是要找粪肥等原料,而且受气温影响,产气“夏天用不完,冬天不够用”。张运花盼着他们村也能早日接上产气均匀、一年四季“不断气”的管道气。

  安阳市农业局副局长吴利群说,以前“平地用煤球,山区用柴火”,既不清洁也不环保。在能源价格持续走高的今天,由于沼气集中供气价格不高、经济实惠,要求提供管道沼气的农户越来越多,大中型沼气发展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不断创新技术,打造易操作的“傻瓜式”沼气工程

  农民需要的是省心、实用、好操作的“傻瓜式”沼气工程,但山区有山区的特点,平原有平原的需要,发展大中型沼气,并没有一个普遍适用的现成经验和模式可以借鉴。为此,在“宜大则大,宜小则小”、“以大为主,大小兼顾”等原则指导下和明确的奖补措施激励下,安阳人进行了无数次的摸索、研究和试验,在池型、结构、增温、保温技术和建筑材料上大胆创新,打造了大型地上秸秆沼气工程、地下隧道式中温发酵型沼气工程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叫得响的亮点工程。

  在太行山脚下的林州市横水镇前白村大型隧道式沼气供气站里,棚内的温度计定格在28℃,比室外高出十几度。“这里就是攻克中温发酵技术难题的地方。因为大型地上秸秆沼气工程建设成本高、运行成本也高,我们山区活跃着的大多是成本相对较低的大型隧道式沼气工程。而冬季供气不足、供气户较少,是此类工程发展的制约因素,个别村还出现过因为供气不足农户上访的情况。”林州市农业局副局长赵万明向记者介绍道,“为了解决技术难题,农业局派人到外面取经,回来后反复试验,终于通过增温保温等技术改造,使发酵池温度常年保持在25℃~30℃,产气率提高3倍多,供气时间也由原来的每年8个月拓展为全天候供气,同时较常温发酵建设工程量、投资均减少二分之一,而且可以实现全村集中供气。”

  而随着大型隧道式沼气工程数量的快速增加,畜禽粪便原料不足的问题又接踵而至,在桂林镇等养殖业不发达的乡镇村出现了一方猪粪卖到三四十元的情况。“去年我们又组织技术人员成功进行了秸秆沼气发酵技术试验。秸秆发酵较畜禽粪便产气量高、产气时间长,对于缺少原料的沼气经营者来说就像一场‘及时雨’。”赵万明说。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竖向推流式、太阳能集热增温式……目前一批大中型沼气工程新技术已在安阳落地生根,地下与地上、常温与中温、单一原料与多种原料等多种模式竞相发展,满足了不同层次沼气用户的需求。#p#分页标题#e#

  优化管理模式,让池主赚到钱农民省了钱

  “只建不管等于白建,只建不用等于浪费。”搞好沼气建设不仅仅是修个沼气池,还需要其后完善的网络化服务体系、标准化管理模式和简单实用的操作要领跟上来。

  在采访到的沼气户家中,记者都看到了沼气使用指南、燃气表和服务卡。“我们借鉴城市天然气供气方式,采用先进的智能燃气表,不用上门抄表、入户收费,形成了规范化的供气、用气和交费模式。”李保庆对记者说。

  “现在建大中型沼气站相当于开了个小型能源公司,三四年就能收回成本,池主们挣了钱,农民省了钱。现在安阳市已实现了由政府主导下的‘要我建’向政府引导下的‘我要建’转变。”安阳市能源站站长杨海燕说,“去年冬天风大,有一天瞬间风力达11级,柳林村的一面墙倒了,刮破了管道。池主怕第二天村民用不上气,凌晨两点就起来维修。平时池主们也特别尽心,尤其是年三十、初一初二,夜里都盯着压力表看,怕正煮饺子呢给断气了。”

  “煤气不断涨价,沼气实在节约”、“沼气做饭,省时省电”、“发展农村沼气,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农村沼气,建设生态家园”……在遍布乡村的沼气站旁,这样的标语随处可见,这不仅是一种宣传,还是池主们自发的一种营销手段。

  在这里,沼气建设管理已经踏上理性和科学发展的路子,“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物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

  “目前农村‘水电路气’中的‘气’只能是沼气,应提到基础设施这个高度”

  沼气项目公益性很强,凡是建设搞得好的地方,首先是当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连续8年将发展农村沼气列入向全市人民承诺办好的十方面实事”、“发放奖补资金1700万元”、“争取沼气国债项目资金8187万元”……安阳市之所以能够掀起投资建设沼气的热潮并受到农民的空前欢迎,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市委、市政府为沼气事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

  记者采访到的基层干部群众纷纷表示,“现在沼气已成为农村生活能源的‘主力军’,煤气、煤球都是补充。”“目前农村‘水电路气’中的‘气’只能是发展沼气,天然气在短时间内全面铺向农村是不可能的。”“仅当养殖场的附属设施不行,应和路、电一样,提到基础设施这个高度。”

  安阳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通过一系列创新,昔日影响环境的秸秆和猪粪水,变成了源源不断的沼气、电能和有机肥料,既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又实现了绿色种植、养殖的良性循环,农民增收和污染治理的双赢效果十分明显。

  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着能源开发、生态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问题,新农村建设面临着如何提升农村社区建设水平、提高农民生活质量问题,而安阳独具特色的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模式,在这两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安阳模式"让燃气管道伸进山村农家”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10523/3657.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