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技术 » 种植技术 » 正文

蚕豆施什么肥料好,附种植方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02 15:32  浏览次数:1621
内容摘要:1、基肥:亩施人粪肥200-400kg、过磷酸钙15-20kg、氯化钾10-15kg作基肥,若土壤肥力较高,可直接施入腐熟的农家肥。2、种肥:亩施过磷酸钙10-15kg或磷酸二铵5kg作种肥,若土壤中缺少硼元素,也可以加入适量的硼砂。3、追肥:前期追肥以氮肥为主,以促进幼苗生长和根瘤形成;待进入花期后,可适当追施磷钾肥,以促分枝,增强抗寒能力。一、蚕豆施什么肥料好蚕豆是一种需肥量较大的作物,应做到氮、磷、钾肥和硼、钼等微量元素合理搭配,迟效、肥并用。1、基肥一般在播种前可亩施人粪肥200-400kg、过磷

蚕豆施什么肥料好,附种植方法

回答1、基肥:亩施人粪肥200-400kg、过磷酸钙15-20kg、氯化钾10-15kg作基肥,若土壤肥力较高,可直接施入腐熟的农家肥。2、种肥:亩施过磷酸钙10-15kg或磷酸二铵5kg作种肥,若土壤中缺少硼元素,也可以加入适量的硼砂。3、追肥:前期追肥以氮肥为主,以促进幼苗生长和根瘤形成;待进入花期后,可适当追施磷钾肥,以促分枝,增强抗寒能力。

一、蚕豆施什么肥料好

蚕豆是一种需肥量较大的作物,应做到氮、磷、钾肥和硼、钼等微量元素合理搭配,迟效、肥并用。

1、基肥

一般在播种前可亩施人粪肥200-400kg、过磷酸钙15-20kg、氯化钾10-15kg作基肥,若土壤肥力较高,直接使用腐熟的农家肥就可以了。这是蚕豆增产的关键措施,有利于结瘤固氮,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蚕豆产量。

2、种肥

一般亩用10-15kg过磷酸钙或5kg磷酸二铵作种肥,若土壤中缺少硼元素,也可以加入适量的硼砂。注意种肥最好施于种子下部或侧面,不要让肥料与种子直接接触。

3、追肥

前期追肥最好以氮肥为主,待进入花期后,就可以适当地施加磷钾肥了。一般幼苗长出3-4片真叶时,每亩可追施10%-15%腐熟人粪肥500-600kg,以促进幼苗生长和根瘤形成。并于首次施肥后7-10天,每亩施5kg尿素和氯化钾,以促分枝,增强抗寒能力。

二、蚕豆的种植方法

1、整地施肥

蚕豆的根系发达,入土层深,建议种在土层疏松肥厚的地方。整地时应充分深翻土壤,耙细、做匀,保证土壤松软。翻耕后要起沟开墒,墒面不能太宽,对于排水性不好的土地,要适当挖深。结合整地,还要在地块中施加腐熟的农家肥,保证土壤的肥沃度。

2、选种播种

选择丰产、高产、抗倒伏、无病害的优良种子。选好种子后晒种2-3天,以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有条件的可实行根瘤菌拌种。播种时可采用宽窄行种植,以提高田间通风透光的条件,减少落花落荚的几率。播种后覆盖土杂肥,盖上稻草维持温湿度。

3、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根据苗情,采取控水或灌水措施以达到墩实的壮苗,做到苗齐、苗匀、苗壮。

(2)中期管理:杂草会和小苗争夺养分,因此要做好田间整枝间苗工作,拔除瘦弱植株和病株,保证群体健康生长。还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除了选用物理防治,药剂防治也是很有必要的。水分管理也必不可少,生长中期土壤宜干爽,以利根系深扎和多生测根。

(3)后期管理:生长后期注意排涝防渍,防止根系早衰。高产田块和迟熟田块,现蕾期去除老、弱、病、残枝,开花期去除多余的后生分枝,终花散尖期进行打顶摘芯,以利于通风透光,增粒重,促早熟。

(4)合理施肥:蚕豆的需肥原则为适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添加微肥。苗期主要施用氮肥促进全株生长;花期主要采用三元复合肥追肥,并配合少量氮肥;结荚时也以复合肥为主,并适当增施磷钾肥。此外,每收获一次应及时喷施叶面肥。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蚕豆施什么肥料好,附种植方法”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jishu/44073.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蚕豆
 
[ 农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