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技术 » 种植技术 » 正文

蔬菜无土栽培日常管理技术,附营养液配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03 00:00  浏览次数:1167
内容摘要:1、基质准备:将草炭、蛭石、锯末、珍珠岩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然后装入消毒柜中,通入70-90℃的蒸汽密封消毒。2、营养液配制:营养液的ph范围为5.5-6.5之间,夏季营养液温度不宜超过28℃,冬季营养液温度不宜低于15℃。3、管理:配制好的基质中需混入一定量肥料,后续每隔10-15天追肥一次。一、蔬菜无土栽培日常管理技术1、基质准备(1)基质配方如下,草炭:蛭石=1:1,或草炭:锯末=1:1,或草炭:蛭石:锯末=1:1:1,或草炭:蛭石:珍珠岩=1:1:1,或炉渣:草炭=6:4。(2)基质混合好后,装入

蔬菜无土栽培日常管理技术,附营养液配方

回答1、基质准备:将草炭、蛭石、锯末、珍珠岩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然后装入消毒柜中,通入70-90℃的蒸汽密封消毒。2、营养液配制:营养液的ph范围为5.5-6.5之间,夏季营养液温度不宜超过28℃,冬季营养液温度不宜低于15℃。3、管理:配制好的基质中需混入一定量肥料,后续每隔10-15天追肥一次。

一、蔬菜无土栽培日常管理技术

1、基质准备

(1)基质配方如下,草炭:蛭石=1:1,或草炭:锯末=1:1,或草炭:蛭石:锯末=1:1:1,或草炭:蛭石:珍珠岩=1:1:1,或炉渣:草炭=6:4。

(2)基质混合好后,装入消毒桂柜中,通入70-90℃的蒸汽,密封消毒1小时左右。

2、营养液配制

(1)营养液的ph范围为5.5-6.5之间。

(2)夏季的时候,营养液温度不宜超过28℃,冬季温度不宜低于15℃。

(3)第一周使用新配制的营养液,第一周结束的时候,添加原始配方营养液的一半,第二周末将营养液罐中剩余的营养液全部倒掉,第三周重新开始配制营养液。

(4)如果营养液中含氧量不足,可以通过搅拌,营养液循环流动,充气泵充气等方法补充营养液中的氧气。

3、管理

(1)定植前,在配制好的基质中混入一定量的肥料。一般情况下,每立方米基质中添加0.5kg尿素,1kg磷酸二铵, 1kg硫酸钾。

(2)每隔10-15天左右,追肥一次,均匀撒施在距离蔬菜根部5cm以外的基质中。每次每立方米基质的追肥量为80-150g氮,30-50g磷,50-180g钾。

(3)定植前一天,灌水量以达到基质饱和含水量为宜。

(4)定植过后,每天浇水一次,保证基质含水量为60-80%。

(5)成株期的时候,浇水量需要根据气候变化,植株生长情况进行调整。

二、无土栽培营养液配方

1、配方一:5g尿素,3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钙,0.5g硫酸镁,0.001g硫酸锌,0.003g硫酸铁,0.001g硫酸铜,0.003g硫酸锰,0.002g硼酸粉,10kg水,混合溶解。

2、配方二:0.2g硝酸铵,0.6g过磷酸钙,0.55g硝酸钾,0.54g硫酸镁,0.08g硫酸钙,0.003g硫酸亚铁,0.002g硫酸锰,0.003g硼酸,0.002g硫酸锌,0.002g钼酸铵,2kg水,混合溶解。

3、配方三:0.7g硝酸钾,0.7g硝酸钙,0.8g过磷酸钙,0.28g硫酸镁,0.12g硫酸铁,0.0006g硼酸,0.0006g硫酸锰,0.0006g硫酸锌,0.0006g硫酸铜,0.0006g钼酸铵,加水溶解。

4、配方四:0.8g硝酸钙,0.04g硝酸钾,0.25g磷酸二氢钾,0.4g硫酸镁,0.015g硫酸亚铁,0.004g硫酸锰,0.006g硼酸,0.0002g硫酸锌,0.001g硫酸铜,0.0002g钼酸铵,加水溶解。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蔬菜无土栽培日常管理技术,附营养液配方”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jishu/42504.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蔬菜
 
[ 农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