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技术 » 种植技术 » 正文

玉米后期管理技术要点,玉米后期施什么肥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02 15:22  浏览次数:1476
内容摘要:1、施肥:重施氮肥,每1/15公顷可施尿素20-25千克,肥料要开沟深施,上肥深度10cm。2、水分:这一时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以70%-75%为宜,若土壤含水量低于适宜含水量的下限时就应洒水。3、防治病虫灾:当每10株玉米平均蚜量到达500头以上时,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一、玉米后期管理技术要点1、上肥(1)玉米的拔节至孕穗是需肥最多的时期,尤其是大喇叭口期(叶龄指数60%左右),这时是决定果穗粗细,子粒多少的关键期。(2)这一时期一定要重施氮肥,每1/15公顷可施尿素20-25

玉米后期管理技术要点,玉米后期施什么肥好

回答1、施肥:重施氮肥,每1/15公顷可施尿素20-25千克,肥料要开沟深施,上肥深度10cm。2、水分:这一时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以70%-75%为宜,若土壤含水量低于适宜含水量的下限时就应洒水。3、防治病虫灾:当每10株玉米平均蚜量到达500头以上时,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

一、玉米后期管理技术要点

1、上肥

(1)玉米的拔节至孕穗是需肥最多的时期,尤其是大喇叭口期(叶龄指数60%左右),这时是决定果穗粗细,子粒多少的关键期。

(2)这一时期一定要重施氮肥,每1/15公顷可施尿素20-25千克。

(3)肥料一定要开沟深施,上肥深度为10cm,肥料必须要与植株保持12-15cm左右。

(4)在抽雄至开花期一定要补施粒肥,一般每1/15公顷施尿素7.5-12.5千克。

2、洒水

(1)玉米拔节至抽雄期会进入旺盛成长阶段,尤其是抽雄前10天左右,这时对水分的要求会比较高,为需水临界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以70%-80%为宜。

(2)玉米抽雄至开花期对水分非常敏感,是需水高峰期,土壤相对含水量要到达80%左右。

(3)子粒构成至蜡熟期是决定玉米产值的重要阶段,这时也需要足够的水分,这一时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以70%-75%为宜。

(4)以上各期,如果土壤含水量低于适宜含水量的下限时就一定要进行洒水,遇涝时也要及时排水。

3、防治病虫灾

(1)玉米成长的中后期,当每10株玉米平均蚜量达到500头以上时,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2)玉米螟是穗期的主要虫灾,每1/15公顷可用250克3%辛硫磷颗粒剂拌细沙5-6千克,撒在玉米心叶或叶腋、雄穗苞叶和果穗上。

(3)防治玉米巨细叶斑病时,可用50%多菌灵或50%退菌特500倍液喷雾,每隔5天使用1次。

二、玉米后期施什么肥好

1、玉米后期使用钾肥、磷肥。其中钾肥会影响作物的千粒重,如果钾肥不足就会造成玉米籽粒发白,千粒重低。磷肥能影响作物的成熟度,当磷肥不足时玉米果穗籽粒松散。玉米在整个生长周期对氮元素需求最多、钾次之、磷元素第3,还需要给其施用适量的矿物质元素,氮磷钾比例为1:0.49:0.9左右时长势较好、产量较高。基肥一般施用3000千克有机肥,全部磷钾肥,1/3氮肥为宜。玉米幼苗由于根系发育不全,吸收养分能力较弱,所以要选择含速效养分的肥料作种肥,也可同时施用腐熟的农家肥作种肥。

2、玉米植株含有16种元素,除C元素以外其他的都要从土壤中吸收,需要量较大的有氮、磷、钾、硫、钙和镁等,需要量较少的有铁、锰、锌、铜、钡等。玉米从抽雄前10天到抽华后25-30天左右是物质积累最快、吸肥最多的阶段。

3、一般生产100公斤玉米籽需要氮2.5公斤、磷1公斤、钾2.1公斤,如果亩产500公斤玉米则需尿素33公斤左右或硝铵50公斤、过磷酸钙31公斤、硫酸钾13公斤。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玉米后期管理技术要点,玉米后期施什么肥好”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jishu/42399.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玉米
 
[ 农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